推荐
专栏
教程
课程
飞鹅
本次共找到1433条
团队文化
相关的信息
Wesley13
•
3年前
PB级海量数据服务平台架构设计实践
基于PB级海量数据实现数据服务平台,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权衡,主要包括实践背景、技术选型、架构设计,我们基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架构实践,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讨论:实践背景该数据服务平台架构设计之初,实践的背景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进行说明:当前现状、业务需求、架构需求,分别如下所示:当前现状收集了当前已有数据、分工、团队
helloworld_64777253
•
4年前
代码审查机制
代码审查机制TOC什么是代码审查CodeReview已经是很多公司的常规实践,初看上去好像是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其实反之,好处大家有目共睹。它能检查代码的正确性,合理性,安全性,发现隐秘的bugs,让系统更可靠的运行。它能保证代码能有两个或以上的人熟悉,促进知识共享。它能让团队成员互为备份,互相支持,不会有SPOF。它能威慑埋雷的任何想法,杜绝邪
此账号已注销
•
3年前
宙斯盾 DDoS 防护系统“降本增效”的云原生实践
作者tomdu,腾讯云高级工程师,主要负责宙斯盾安全防护系统管控中心架构设计和后台开发工作。导语宙斯盾DDoS防护系统作为公司级网络安全产品,为各类业务提供专业可靠的DDoS/CC攻击防护。在黑客攻防对抗日益激烈的环境下,DDoS对抗不仅需要“降本”还需要“增效”。随着云原生的普及,宙斯盾团队持续投入云原生架构改造和优化,以提升系统的处理能力及
Wesley13
•
3年前
.net core下简单构建高可用服务集群
一说到集群服务相信对普通开发者来说肯定想到很复杂的事情,如zeekeeper,反向代理服务网关等一系列的搭建和配置等等;总得来说需要有一定经验和规划的团队才能应用起来。在这文章里你能看到在.netcore下的另一种集群构建方案,通过Beetlex即可非常便捷地构建高可用的集群服务。简述Beetlex的Webapi集群应用并没有依赖于第三方服
Wesley13
•
3年前
APPKIT打造稳定、灵活、高效的运营配置平台
一、背景美团App、大众点评App都是重运营的应用。对于App里运营资源、基础配置,需要根据城市、版本、平台、渠道等不同的维度进行运营管理。如何在版本快速迭代过程中,保持运营资源能够被高效、稳定和灵活地配置,是我们团队面临的重大考验。在这种背景下,大众点评移动开发组必须要打造一个稳定、灵活、高效的运营配置平台。本文主要分享我们在建设高效的运营配
Stella981
•
3年前
Serverless 落地之痛怎么解?
传统业务在开发上线的过程中,需要团队合作,每个人开发一部分,合并代码,开发联调,然后进行资源评估,测试环境搭建、线上环境搭建、测试上线、运维。但是在Serverless时代下,开发者只需要开发自己那部分功能/函数,然后部署到测试环境、线上环境即可,后期很大一部分运维工作都不用考虑和担心。今天大家对是不是该用Serverless存在疑问,很大程度上
Stella981
•
3年前
DevOps中的测试工程师
尽管DevOps仍需要手动测试,但测试人员能做的还有很多。DevOps需要在各个阶段进行协作,因此,使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从敏捷孤岛式转变为一个在各个阶段中所有成员不断参与的运营已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传统上,给测试人员提供产品,他们的任务是测试产品中的错误,并将发现的结果报告给开发团队。但是使用DevOps,测试已经涉及整个开发生命周期,而不仅仅是
Stella981
•
3年前
Nature 重磅:潘建伟团队实现数十公里远程量子储存器纠缠
北京时间2月13日凌晨,最新一期_Nature_ 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的最新重磅成果:两个量子存储器通过光纤跨越数十公里实现远程纠缠。在这项最新研究中,潘建伟、包小辉及其同事利用一种名为腔增强的量子效应,来制备纠缠原子和光子,再将这些纠缠原子和光子转换为适合于电信传输的频率,最后在两个由50公
Stella981
•
3年前
Git 多人协作开发的过程
Git可以完成两件事情:1\.版本控制2.多人协作开发如今的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需要有一个团队进行开发。如果有多个开发人员共同开发一个项目,如何进行协作的呢。Git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多人协作开发。1.多人协作原理典型的做法是,首先创建一个git服务器,被多个人所
helloworld_43737533
•
3年前
Kubernetes 资源拓扑感知调度优化
作者星辰算力团队,星辰算力平台基于深入优化云原生统一接入和多云调度,加固容器运行态隔离,挖掘技术增量价值,平台承载了腾讯内部的CPU和异构算力服务,是腾讯内部大规模离线作业、资源统一调度平台。背景问题源起近年来,随着腾讯内部自研上云项目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开始使用云原生方式托管自己的工作负载,容器平台的规模因此不断增大。以Kubernetes
1
•••
98
99
100
•••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