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去承接一个陌生的系统,而且承接的系统都很复杂,那我们应该如何快速去熟悉一个系统呢,有哪些思路和切入点呢,下面从业务和技术以及实操3个层面来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业务层面
在熟悉一个系统之前一定是先熟悉业务再熟悉技术,切不可本末倒置,下面是熟悉业务的一些要点。
1.业务背景
系统都是为业务服务,所以要了解系统为公司的哪块业务服务,在所有的业务域里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实现什么业务目的,有什么业务价值,如果没有这个系统,公司业务是否有影响,影响范围是多少,是否能正常运转。
2.业务图谱
大部分系统都可以通过两个纬度来梳理出一个业务图谱出来,一个是流程纬度,比如创建、审核、下传、回传等X个流程。另一个纬度是场景纬度,比如每个流程需要支持Y个业务场景,将X与Y组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矩阵式的业务图谱。通过业务图谱的拆解和整理,对于业务的各种逻辑就有了全貌的了解。
3.使用情况
可以从分两方面来了解使用情况,一个正常使用情况,也是从宏观层面,比如该系统有哪些部门用户在使用,有哪些用户角色,主要是B端用户还是C端用户,如果是B端用户,是一线用户还是管理层的用户,用户的结构分布是什么样的。每天系统的用户使用量有多少,流量(PV/UV)分别有多少,流量可以衡量一个系统的重要程度,尤其是峰值流量。还有系统的用户
另外一个是异常使用情况,是从微观层面参与处理系统异常问题,也就是系统运维问题,运维问题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在背后推着你,能倒逼你更深入了解系统的业务和逻辑。
技术层面
在前面所述,已经对系统的业务有了一个全面的认知,在业务认知的基础上,接下来就需要熟悉系统的技术实现了。
1.技术架构
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系统的技术架构,基于什么底层架构实现,使用了哪些中间件技术,代码层面需要了解代码实现的结构,基于什么样的原则分包分层。
2.数据存储
系统使用了哪些数据库,哪些是系统本身产生的数据,哪些是依赖的外部数据,有多少数据表,核心业务存储在哪些表,每个表存储什么样的业务数据,重要表的数据每天每周每月增量是多少。
如果存在多种数据库的存储,需要了解清楚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机制,是否存在延时情况,这个延时是否会产生运维问题,是否会影响业务使用。
3.外部交互
很多系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和外部很多系统进行交互,那系统依赖的外部接口,提供了哪些接口供外部使用呢,这些内外部接口分别承担了什么样的功能和作用,其重要性如何,重要接口的SLA分别是多少。
4.系统部署
系统应用部署了哪些机房集群,每个集群有多少个节点容器,如何实现负载均衡,系统应用的相关性能指数如何配置的,高峰值的负载是多少。
5.系统问题
如果要熟悉一个系统,从系统反馈的问题出发来了解会让人印象更深刻,比如通过监控能收集到很多的报警问题,就可以从监控问题入手,了解问题所在的模块以及相关代码和业务,一步一步顺藤摸瓜,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终推进解决问题,这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逐步的熟悉系统的过程,当然前期分析问题可能还需要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否则有的问题,如果对系统不熟,还是很难解决的。
实操层面
以上这些思路都是从宏观层面或者从某个视角去熟悉系统,但是由于我们的系统都是由每一行代码编织而成,所以最直观的方式还是需要从代码层面去进一步熟悉,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系统所实现的功能以及系统如何实现的。代码层面有很多方式,比如可以通过开发一个需求或者修改一个Bug来熟悉代码和相关功能。
最后使用一个思维导图来总结以上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