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专栏
教程
课程
飞鹅
本次共找到4781条
redis持久化
相关的信息
3A网络
•
2年前
从一条更新 SQL 的执行过程窥探 InnoDB 之 REDOLOG
从一条更新SQL的执行过程窥探InnoDB之REDOLOG1前言数据库为了取得更好的读写性能,InnoDB会将数据缓存在内存中(InnoDBBufferPool),对磁盘数据的修改也会落后于内存,这时如果进程或机器崩溃,会导致内存数据丢失,为了保证数据库本身的一致性和持久性,InnoDB维护了REDOLOG。修改Page之前需要
京东云开发者
•
2年前
Redis集群介绍及测试思路
Redis集群一般有四种方式,分别为:主从复制、哨兵模式、Cluster以及各大厂的集群方案。在3.0版本之前只支持单实例模式,3.0之后支持了集群方式。在3.0之前各大厂为了解决单实例Redis的存储瓶颈问题各自推出了自己的集群方案,其核心思想就是数据分片,主要有客户端分片、代理分片、服务端分片。这里咱们只介绍前三种方式:主从、哨兵、Cluster。
Stella981
•
3年前
SpringBoot,用200行代码完成一个一二级分布式缓存
缓存系统的用来代替直接访问数据库,用来提升系统性能,减小数据库复杂。早期缓存跟系统在一个虚拟机里,这样内存访问,速度最快。后来应用系统水平扩展,缓存作为一个独立系统存在,如redis,但是每次从缓存获取数据,都还是要通过网络访问才能获取,效率相对于早先从内存里获取,还是差了点。如果一个应用,比如传统的企业应用,一次页面显示,要访问数次redis,
Wesley13
•
3年前
Java中 VO、 PO、DO、DTO、 BO、 QO、DAO、POJO之dozer mapper使用
PO(persistantobject)持久对象在o/r映射的时候出现的概念,如果没有o/r映射,没有这个概念存在了。通常对应数据模型(数据库),本身还有部分业务逻辑的处理。可以看成是与数据库中的表相映射的java对象。最简单的PO就是对应数据库中某个表中的一条记录,多个记
Stella981
•
3年前
Spring Data Jpa最佳实践
前言SpringDataJpa框架的目标是显著减少实现各种持久性存储的数据访问层所需的样板代码量。SpringDataJpa存储库抽象中的中央接口是Repository。它需要领域实体类以及领域实体ID类型作为类型参数来进行管理。该接口主要用作标记接口,以捕获要使用的类型并帮助您发现扩展该接口的接口。CrudRepository、JpaRe
Wesley13
•
3年前
Java中 VO、 PO、DO、DTO、 BO、 QO、DAO、POJO的概念
PO(persistantobject)持久对象在o/r映射的时候出现的概念,如果没有o/r映射,没有这个概念存在了。通常对应数据模型(数据库),本身还有部分业务逻辑的处理。可以看成是与数据库中的表相映射的java对象。最简单的PO就是对应数据库中某个表中的一条记录,多个记
Stella981
•
3年前
Redis实现之对象(一)
对象前面我们介绍了Redis的主要数据结构,如:简单动态字符串SDS、双端链表、字典、压缩列表、整数集合等。Redis并没有直接使用这些数据结构来实现键值对数据库,而是基于这些数据结构创建了一个对象系统,这个系统包含字符串对象、列表对象、哈希对象、集合对象和有序集合对象这五种类型的对象,每种对象都用到了至少一种我们之前介绍的数据结构通过这五种
Stella981
•
3年前
Redis为什么使用单进程单线程方式也这么快
Redis采用的是基于内存的采用的是单进程单线程模型的KV数据库,由C语言编写。官方提供的数据是可以达到100000的qps。这个数据不比采用单进程多线程的同样基于内存的KV数据库Memcached差。Redis快的主要原因是:1.完全基于内存2.数据结构简单,对数据操作也简单3.使用多路I/O复用模型第一、二点不细讲,主要
Stella981
•
3年前
Redis客户端多线程跟多个连接不是一回事
先抱怨一波,大国庆节的放假前一天的下班前15分钟,通知让我加班,因为一个Redis的bug,而这个bug我在1个半小时之前刚听说了个大概,心里很不情愿;好了,说正事;问题现象:bug是这样的,两个线程同时请求Redis服务器,但是只有一个线程收到了回复,另一个线程卡死;拿到这个问题,我先是想了想到底怎么查,于是想了可能出问题的
京东云开发者
•
2年前
服务端应用多级缓存架构方案 | 京东云技术团队
20w的QPS的场景下,服务端架构应如何设计?常规解决方案可使用分布式缓存来抗,比如redis集群,6主6从,主提供读写,从作为备,不提供读写服务。1台平均抗3w并发,还可以抗住,如果QPS达到100w,通过增加redis集群中的机器数量,可以扩展缓存的容量和并发读写能力。同时,缓存数据对于应用来讲都是共享的,主从架构,实现高可用。
1
•••
86
87
88
•••
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