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专栏
教程
课程
飞鹅
本次共找到911条
并发
相关的信息
元气满满小哥哥
•
3年前
GO语言协程的理解
以下内容大部分摘自许世伟的《GO语言核心编程》最近面试,在自己的简历上写了简单会一些GO语言。结果被面试官问了GO语言goroutine的原理。自己看倒是看过,时间长了又给忘了。特此写下此文以长记性。协程:协程本质上是一种用户态线程,不需要操作系统来进行抢占式调度,并且在真正的实现中寄存于线程中,因此系统开销极小,可以有效的提高线程任务的并发性,而避
DevOpSec
•
3年前
CPU负载过高异常排查实践与总结
昨天下午突然收到运维邮件报警,显示数据平台服务器cpu利用率达到了98.94%,而且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持续在70%以上,看起来像是硬件资源到瓶颈需要扩容了,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咱们的业务系统并不是一个高并发或者CPU密集型的应用,这个利用率有点太夸张,硬件瓶颈应该不会这么快就到了,一定是哪里的业务代码逻辑有问题。1、排查思路1.1 定位高负载进程首先
Wesley13
•
3年前
UDT源码剖析(一)之总览
介绍随着网络带宽延时产品的增加,常用的TCP协议开始变得低效。这是因为它的AIMD算法彻底的减少了拥塞窗口,但不能快速的恢复可用带宽。理论上的流量分析表明TCP在BDP增高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受到包损失攻击。另外,继承自TCP拥塞控制的不公平的RTT也成为在分布式数据密集程序中的严重问题。拥有不同RTT的并发TCP流将不公平地分享带宽。尽管在小的BDP网
Stella981
•
3年前
Netty精粹之设计更快的ThreadLocal
Netty是一款优秀的开源的NIO框架,其异步的、基于IO事件驱动的设计以及简易使用的API使得用户快速构建基于NIO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服务器成为可能。Netty除了使用Reactor设计模式加上精心设计的线程模型之外,对于线程创建的具体细节也进行了重新设计,由于Netty的应用场景主要面向高并发高负载的场景下,这也是Netty能够大显身手的场景,因此,
Wesley13
•
3年前
Java面试高频题精选300道题,一份通往阿里的必备指南pdf
就目前大环境来看,跳槽成功的难度比往年高很多。一个明显的感受:今年的面试,无论一面还是二面,都很考验Java程序员的技术功底。最近我整理了一份复习用的面试题及面试高频的考点题及技术点梳理成一份“Java工程师高频面试体系.pdf和一份网上搜集的“Java核心知识点体系文档.pdf”(实际上比预期多花了不少精力),包含集合,JVM,并发编程、Sprin
Wesley13
•
3年前
Java线程 Top 50
不管你是新程序员还是老手,你一定在面试中遇到过有关线程的问题。Java语言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内置了对并发的支持,让Java大受企业和程序员的欢迎。大多数待遇丰厚的Java开发职位都要求开发者精通多线程技术并且有丰富的Java程序开发、调试、优化经验,所以线程相关的问题在面试中经常会被提到。在典型的Java面试中,面试官会从线程的基本概念问起,如:为什
Stella981
•
3年前
Nginx搭建flv视频点播服务器
前一段时间使用Nginx搭建的多媒体服务器只能在缓冲过的时间区域内拖放,而不能拖放到未缓冲的地方.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视频限速的速率很小,那么客户端观看视频时肯定不流畅,而且用户不能向前拖放,用户体验很不好.如果视频限速的速率很大或者不限速,服务器是承受不了的,特别是在某个热门视频高并发访问的情况下,而且客户端浏览器也
Stella981
•
3年前
Redis缓存穿透问题及解决方案
上周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问题场景,即查询商品的配件信息时(商品:配件为1:N的关系),如若商品并未配置配件信息,则查数据库为空,且不会加入缓存,这就会导致,下次在查询同样商品的配件时,由于缓存未命中,则仍旧会查底层数据库,所以缓存就一直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当并发流量大时,会很容易把DB打垮。缓存穿透问题缓存穿透是指查询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数
WeiSha100
•
2年前
线上考试功能设置教程
登录学员账号,首页找到考务中心,按时间参加考试即可,考完后可以在个人中心查看自己的考试成绩如何发布这样的考试呢?1.登录教师账号,找到测试/考试,先增加试卷,填写试卷的基本信息,选择好出题范围2.找到考试管理,增加考试并发布3.考试结束后,主观题自动得出成绩以上就是考试的发布流程,除了该功能还有点播,学情监督,直播,在线支付,三级分销,学习卡等功能,可以下载
天翼云开发者社区
•
2年前
防汛添利器,数字技术筑起抗洪“大堤”
6月以来,我国多地经历了今年入汛以来的最强降雨过程,多地遭遇暴雨洪涝、滑坡等灾害。水利部近日称,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汛期,共有148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并发出预警:要做好防大汛准备,防大洪水的准备。 近年,由于自然气象变化快,极端天气增多,人工经验已经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防灾形势。随着全方位实时监测技术的更迭,全天候卫星遥感气象预报的普及,越来越
1
•••
85
86
87
•••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