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了还是天才?(下):揭秘ObjectSense的“AI护城河”——微语言

codigger
• 阅读 2

系列文章导读: 在上篇,我们了解了ObjectSense基于Vim的“根基”;在中篇,我们探讨了它“三位一体”的SIDE生态。现在,我们将触及它最核心、也是最大胆的主张:它凭什么“让AI无法取代”? (上篇)一个“复古”的破局者 (中篇)“三位一体”的Super IDE (下篇)真正的“AI护城河”:微语言 疯了还是天才?(下):揭秘ObjectSense的“AI护城河”——微语言 “梯子”最高阶:它凭什么“AI无法取代”? 为什么AI Copilot能写Python、Java,却可能“写”不好ObjectSense? 答案不在于它的OOP语法,也不在于它的SIDE。根据其技术文档,ObjectSense隐藏了两个真正的“大杀器”,它们共同构成了其“AI护城河”:

  1. “Micro” (微语言)
  2. “Harmony” (和谐框架 - 编译调度) 要理解这两个工具,我们需要先做一个类比: 今天的AI,是一个顶级的“乐高拼装大师”。你给它一本厚厚的“图纸”(比如Python的语法规则和你的需求),它能以惊人的速度,比任何人都更准确地拼出“千年隼”模型(即写出功能代码)。 但AI有一个短板:它不擅长“发明”乐高积木。它不会在拼装时,突然觉得“我缺一个2x5的带弧度的转角件”,然后自己设计一套模具,把这个新积木“发明”出来。 AI是“规则的追随者”,而不是“规则的创造者”。 疯了还是天才?(下):揭秘ObjectSense的“AI护城河”——微语言

Micro(微语言):从“拼积木”到“造积木” ObjectSense的“Micro”机制,正是它回应AI的方式。文档这样描述它: “Micro是基于ObjectSense的微语言,类似于Lisp宏的机制……你将可以声明并使用自己的语言并以此创造无限可能。” “Lisp宏”这个词,对于资深开发者来说意义非凡。它是一种强大的“元编程(Metaprogramming)”能力。 翻译过来就是:ObjectSense给开发者的,不是“积木”(语言本身),而是“制造积木的机器”(语言设计能力)。 当一个AI在“使用”Python时,它是在既定规则内解题。 当一个开发者在“使用”ObjectSense的“Micro”时,他是在“创造规则”。 例如,文档提到了“Smart Contract(智能合约)”。开发者可以利用“Micro”机制,设计一套最适合描述智能合约的“专用语法”,然后让这套新语法无缝嵌入到ObjectSense中。 Harmony(和谐框架):把“新积木”变成现实 如果说“Micro”是用来“设计新积木”的,那么“Harmony”框架就是那座“工厂”。 根据文档,“Harmony”是一个“编译调度”框架。它负责注册和使用不同的“Compiler(编译器)”。 这意味着,你用“Micro”设计的“智能合约专用语法”,可以通过“Harmony”框架,调用对应的编译器(如文档中提到的SmartContract编译器),最终被编译成目标代码,例如EVM字节码或C语言代码。 “Micro”让你定义规则,“Harmony”让你执行规则。 疯了还是天才?(下):揭秘ObjectSense的“AI护城河”——微语言 结论:“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 现在,我们可以重新审视ObjectSense那个“AI无法取代”的主张。 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升维”的开发哲学。它赌的是:AI将会彻底自动化所有“重复性的”、“遵循既定规则”的编码劳动(拼积木)。 但AI无法取代“创造性的”、“定义新抽象”的设计劳动(发明积木)。 ObjectSense的“以人为本”,其真正的含义,就是试图把开发者从日常“编码”(Coding)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强迫(或者说赋能)他们去扮演“架构师”和“语言设计者”的角色。 (全文完) 讨论 你觉得 ObjectSense 的理念是“异想天开”还是“未来趋势”? 你认为“元编程”(Metaprogramming)会是程序员对抗AI内卷的“银弹”吗? 在Vim的基础上构建生态,你认为它能挑战VSCode的地位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点赞
收藏
评论区
推荐文章
美凌格栋栋酱 美凌格栋栋酱
10个月前
Oracle 分组与拼接字符串同时使用
SELECTT.,ROWNUMIDFROM(SELECTT.EMPLID,T.NAME,T.BU,T.REALDEPART,T.FORMATDATE,SUM(T.S0)S0,MAX(UPDATETIME)CREATETIME,LISTAGG(TOCHAR(
cpp加油站 cpp加油站
4年前
【deque容器系列二】基于STL源码分析deque容器插入和删除时内存都是怎么变动的
上篇文章我们介绍了deque容器整体结构和构造实现,链接如下:本篇文章接上篇,继续基于gcc中stl的源码剖析deque容器插入、删除、取值的实现原理,以提问者的角度去深入分析这些操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并对deque容器适合使用的场景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说明一下,我用的是gcc7.1.0编译器,标准库源代码也是这个版本的。按照惯例,还是先看一下本文
codigger codigger
2个月前
解析 ObjectSense 编程语言的核心特点与设计理念
ObjectSense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脚本编程语言,起源于Codigger平台。该语言于2022年由Trotter开发,旨在提供一个简洁、高效的软件构建方案,其核心代码精炼至千行以内。面向对象编程(OOP)ObjectSense遵循主流的面向对象编程(OO
codigger codigger
2个月前
打破IDE边界:认识来自Codigger的ObjectSense语言
在上一篇文章,讲述了ObjectSense编程语言的核心特点与设计理念,这一篇文章我们来探索ObjectSense语言是如何打破IDE边界?在软件开发中,重复配置开发环境、解决依赖冲突和漫长的编译等待是否消耗了您大量的精力?我们总是渴望能有一种更高效的方式
codigger codigger
2个月前
精炼与强大:解构ObjectSense语言的设计哲学与特性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了解了ObjectSense语言及其SIDE环境带来的颠覆性体验。而这些体验的背后,必然有坚固且巧妙的设计语言作为支撑。本文将深入探讨ObjectSense的设计哲学与核心特性,看它如何做到既高度精炼又功能强大。ObjectSense秉
codigger codigger
2星期前
疯了还是天才?(上):一门基于Vim,号称“AI无法取代”的新语言
系列文章导读:在AI巨浪滔天的2024年,当所有开发者都在讨论Copilot和Sora时,一个团队却“逆流而行”,基于古老的VimLanguage打造了一门新语言,并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目标:“让AI无法取代程序员”。这究竟是异想天开,还是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本
codigger codigger
2星期前
疯了还是天才?(中):ObjectSense的“三位一体”Super IDE
系列文章导读:在上篇中,我们探讨了ObjectSense如何选择VimLanguage这一“最不可能”的地基,并为其封装了现代OOP能力,解决了“语言”层面的问题。但一门语言的成功,离不开它的生态和工具链。(上篇)一个“复古”的破局者(中篇)“三位一体”的
codigger codigger
32分钟前
VimL的“工程化”飞跃(上):从脚本到现代OOP
系列文章导读:VimLanguage(VimL)是编辑器之神Vim的“灵魂”,它极致高效、简洁,但也始终被“脚本语言”的枷锁所束缚,难以用于构建超大型的软件工程。ObjectSense文档则展示了一条不同的进化路径:如果VimL从一开始就拥抱现代工程思想,
codigger codigger
32分钟前
VimL的“工程化”飞跃(下):从语言到跨平台生态
系列文章导读:在上篇中,我们探讨了ObjectSense如何通过引入Class和Package机制,完成了从VimL“脚本”到“现代OOP语言”的第一次关键进化。它解决了VimL在“语言工程化”上的核心短板。但VimL还有一个更根本的局限:它是一座“孤岛”
codigger codigger
3个月前
OSE:从指令到意图,编程范式的语义化跃迁
在软件开发的世界里,我们与机器的对话通常是基于精确的、底层的指令。代码,作为这种对话的载体,往往是抽象而僵化的。然而,随着编程范式的演进,新兴的语言如ObjectSense(OSE)正在挑战这种“指令级”的沟通方式。我们不禁会思考:有没有一种编程语言,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