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传感器在导航和飞行控制系统、所有类型的商用飞机和卫星轨迹校正和稳定中是必不可少的。
用于全球互联网宽带和远程地球监测的微纳米卫星星座,如SpaceX和OneWeb的兴起,正在将卫星惯性传感器的需求推向前所未有的水平。
商业火箭发射器子系统对惯性传感器的需求不断增加,这进一步增加了市场需求。
机器人、物流和自动化系统都需要惯性传感器。
此外,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不断趋势,产业物流链正在发生变化。
根据Yole高端惯性传感器技术与市场报告,预计2019-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超过4.7%,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2.6亿美元。
2015-2020年,全球惯性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3.0%,2021年市场规模约为72.6亿美元。
从2021年到2027年,国防市场预计将从13亿美元增加到15亿美元。
从2021年到2027年,商业航天市场将从8亿美元增长到12亿美元。
Yole统计:惯性传感器中,加速度传感器从R&D到量产大约用了25年,其中R&D用了9年,商业化用了8年,成本降低用了8年。
陀螺仪传感器从R&D到量产也用了19年,其中R&D 5年,商业化6年,成本降低8年。
下游需求推动中国市场。 目前,国内在VR、无人机、无人驾驶、机器人等科技消费领域的技术日趋成熟,应用逐渐普及,带动了国内消费市场对MEMS惯性传感器的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在石油勘探、测绘、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天线姿态监测、光伏跟踪系统、结构健康监测、振动监测等工业领域,智能化应用趋势明显,成为国内MEMS惯性传感器市场持续增长的又一驱动力。
惯性传感器作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测量器件,一直是关系到国防安全的关键器件之一。
国产惯性传感器主要由与国防直接相关的国有单位生产,如AVIC、航天、兵工、CSSC等。
如今国内惯性传感器市场需求持续火爆,国外技术壁垒也在逐步被攻克。国内优秀的惯性传感器公司,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十字路口。
因为工艺的线宽没有处理器的线宽高,所以国内有很多MEMS惯性传感器的代工厂,有助于解决国外大厂商没有产能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