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望舒 刘望舒
4年前
Android应用程序进程启动过程(前篇)
前言在此前我讲过Android系统的启动流程,系统启动后,我们就比较关心应用程序是如何启动的,这一篇我们来一起学习Android7.0应用程序进程启动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应用程序进程启动过程”,而不是应用程序启动过程。关于应用程序启动过程,我会在后续系列的文章中讲到。希望阅读这篇文章前先阅读本文列出的相关文章,要不你一脸蒙蔽,就别怪我了。<
浩浩 浩浩
4年前
Android面试知识整理:面试完十多次互联网大厂之后,我发现面试官对Android这些知识点百问不厌
之前8月份为了准备面试复习了Android的一些原理知识,并陆陆续续的总结了一些面试相关的东西,因为太久没写面试之类的博客了,今天就想做一个Android面试知识的分享。但是无奈本人太蔡了(灬ꈍꈍ灬),在北京、深圳(远程视频面试)面试了十多家大厂就只拿到了乐视和小米的offer,综合来说小米的薪资比要比乐视高一点。听了朋友建议,选择了小米,打算着以后准
莎利亚 莎利亚
4年前
Android 面试官精心整理:"五年面试经验
作者:面试官首先呢!做为一个面试官,这几年面过的中高级Android开发工程师已经突破了上百人,Failed的不敢说,但是Pass掉的基本是没有看走眼的;眼看年后春招即将来袭,特此赶在年轻整理完毕,谈谈我对Android中高级面试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如果,你有更好的看法,希望能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一般来说,大部分面试官在面
待兔 待兔
4年前
还怕问源码?Github上神级Android三方源码解析手册,已有7.6 KStar
或许对于许多Android开发者来说,所谓的Android工程师的工作“不过就是用XML实现设计师的美术图,用JSON解析服务器的数据,再把数据显示到界面上”就好了,源码什么的,看也好不看也罢,反正应用层的开发用不上,再加上现在优秀的轮子越来越多,拿来主义泛滥,能用就是,反正老板也不关心是不是你自己写的,用我现在老大的话来说,阅读源码似乎只是一种“锦上添花”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ReactNative全面屏(Android)适配问题
现在是全面屏的时代,Android手机现在也是各种全面屏,“刘海屏”,“弹出摄像头”,"水滴屏",“挖孔屏”,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提高屏占比的方案也是层出不穷,有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感觉,哈哈。但是对于开发者来说,Android的屏幕适配就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了。为了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许多安卓OEM厂商都开始采用超大屏幕。三星刚刚发布了自己的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GPU图形处理器
图像的实时渲染过程顶点处理(VertexProcessing)图元处理(PrimitiveProcessing)栅格化(Rasterization)片段处理(FragmentProcessing)像素操作(PixelOperations)统一着色器架构(Uni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Android Http Client如何选择
转个链接http://androiddevelopers.blogspot.com/2011/09/androidshttpclients.html?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blogspot%2FhsDu%28AndroidDevelopers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5) 基于领域分析设计的架构规范
本系列目录:1.改变与优势(https://my.oschina.net/u/4006523/blog/3071568)2.领域分析基础(https://my.oschina.net/u/4006523/blog/3071569)3.读写隔离(https://my.oschina.net/u/4006523/blog/3071
一条数据包从收到发--交换芯片篇(一)
从程控交换设备的软处理到交换芯片的硬件pipeline,从基于dpdk的软件转发到可编程的pipeline硬转发,从Kbps带宽能力到Tbps能力,网络转发设备的发展带来大带宽能力的同时,其技术架构也是经历了软硬软硬的周期,可谓完美演绎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各领风骚数年”的传奇。但对于底层网络而言,其七层架构、数据包结构、协议标准基本没有变化,即对于网络转发设备而言,数据报文处理架构可以做通用设计抽象,转发细节的差异与演进大多体现在报文处理逻辑的优化,内部报文高速传递的优化等。
迎接智算新挑战,天翼云亮相全球架构师峰会!
近日,ArchSummit全球架构师峰会在深圳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以“智能进阶.架构重塑”为主题,探讨AI浪潮下,企业架构如何适应大模型和云原生的时代趋势,寻找既有应用成果又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国内外100余名顶尖专家齐聚一堂,围绕AI、大模型、云原生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天翼云云网产品事业部研发专家黄坚受邀参会,并在“智算平台建设与应用实践”专题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天翼云在超大规模智算集群运维及管理方面的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