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ene181 Irene181
3年前
盘点一款Python发包收包利器——scapy
大家好,我是黄伟。今天跟大家讲的是Python用于发送接受网络数据包的模块scapy。前言众所周知,我们每天上网都会有很多数据包需要发送,然后处理在接受在发送,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这里就显示了很多数据包的发送接收数据。那么,什么是包呢?下面一起看看。包(packet)是网络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一般称之为数据包,其主要由源地址,目标地址,净载数据组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实现UDP通信
1.概述用DatagramSocket与DatagramPacket实现UDP通信.UDP比TCP相对来说简单一点,不需要等待连接,且处理数据不需要用输出输出流,只需要DatagramPacket.严格来说,UDP没有服务端和客户端之分,只有发送端与接收端之分.2.发送端发送端首先建立DatagramSocket与Dat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mail发送邮件(简单邮件qq邮箱)
/\\<dependency<groupIdcom.sun.mail</groupId<artifactIdjavax.mail</artifactId<version1.5.4</version</dependency\//\上面是maven需要添加的依赖\/p
Easter79 Easter79
3年前
tcp流量控制一个非常能学到知识的技术帖
模拟测试程序,从客户端向服务器发数据,人工控制服务器收数据。当客户端发了一部分数据后,无法再发送,此时服务器开始每次收取1K。按照常理推断,服务器收取1K后,客户端应该能够继续发送数据,但实测观察发现,客户端还是无法发送数据,直到服务器收取了一定数据量后,客户端才能够继续发送。 tcp抓包如下:\plain\ viewpl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Spring Boot中使用JavaMailSender发送邮件
相信使用过Spring的众多开发者都知道Spring提供了非常好用的JavaMailSender接口实现邮件发送。在SpringBoot的Starter模块中也为此提供了自动化配置。下面通过实例看看如何在SpringBoot中使用JavaMailSender发送邮件。快速入门在SpringBoot的工程中的pom.xm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Raspberry Pi 计算机专业评论:“伟大的进步”
英国广播电台对RaspberryPi作了专业的评论(https://www.oschina.net/action/GoToLink?urlhttp%3A%2F%2Fwww.bbc.com%2Fnews%2Ftechnology17857189)。“该设备可能会激励新一代的计算机程序员,或者让熟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孩子们感到迷惑不解。计算机教学的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CanOpen学习笔记3
主机部分(Master):从机PDO发送发送或者接收需要SYNC信号,也就是从机接收到一个或者多个SYNC信号后发送一个PDO,也可以主机明确给出请求信号。SYNC同步信号产生设置:1、写0x40000080到index0x1005,subindex0位置(SYNCCOBID)。2、设置同步信号周期,在index0x1006,s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之Socket
介绍网络编程是Java中很重要的一块,实现的是应用层的网络协议。本文介绍如何使用socket开发,包括有TCP和UDP的代码实现。关于UDP广播相关的内容,可以点击这里查看另外一篇文章。(https://www.oschina.net/action/GoToLink?urlhttp%3A%2F%2Fsurenpi.com%2F2015%2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CentOS7.x Mailx 发送邮件
::纯真干货,不罗嗦1.判断是否有mailx用mailv若有则证明有mail输入quit退出即可,若没有安装mailx,yuminstallmailx。2.获取授权码,通过要发送的STMP邮箱设置内获取授权码用于发送邮件3.vim/etc/mail.rc增加\codelanager"shell"\set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Spring Boot+Socket实现与html页面的长连接,客户端给服务器端发消息,服务器给客户端轮询发送消息,附案例源码
功能介绍1.客户端给所有在线用户发送消息2.客户端给指定在线用户发送消息3.服务器给客户端发送消息(轮询方式)注意:socket只是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具体的还需根据自身情况,代码稍微改造下项目搭建项目结构图!(https://img2020.cnblogs.com/blog/1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