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灯灯灯 灯灯灯灯
3年前
牛皮了!遇到“ORA-12154: TNS: 无法解析指定的连接标识符”错误,到底该如何解决?
相信使用过Oracle数据库的人一定碰到过“ORA12154:TNS:无法解析指定的连接标识符”错误,我在此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在程序中连接Oracle数据库的方式与其他常用数据库,如:MySql,SqlServer不同,这些数据库可以通过直接指定IP的方式连接,但是Oracle则需要通过Oracle客户端配置网络服务名的方式来连接。否则就会出现“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DBC+C3P0+DBCP 基本使用
1.概述这篇文章主要说了JDBC的基本使用,包括Statement,PreparedStatement,JDBC的连接,Mysql创建用户创建数据表,C3P0的连接与配置,DBCP的连接与配置.2.mysql的处理这里的JDBC使用Mysql作为DBMS,请先安装Mysql,未安装的请点击这里下载(https: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Linux主机和VirtualBox虚拟机局域网互通
本节我介绍一下如何Linux主机和安装在Linux上的VirtualBox的虚拟机进行局域网连接:1.启动虚拟机,选择“更改网络连接”菜单,在网络连接1的连接方式中选择HostonlyAdapter,界面名称选择vboxnet0,并且勾选“接入网线”,然后在虚拟机的ip设置中选择自动获取ip和dns,稍等一会,就会发现虚拟机已经获得到了ip和dns了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MySql 临时表
今天在项目中遇到一个,当mysql的in语句中数据量很大时,建立一个临时表的例子。于是楼主整理了一下关于临时表的知识,与大家分享一下~首先,临时表只在当前连接可见,当关闭连接时,Mysql会自动删除表并释放所有空间。因此在不同的连接中可以创建同名的临时表,并且操作属于本连接的临时表。建立临时表:CREATETEMPORARY TABLEt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Muduo网络库源码分析之Acceptor和TcpServer
Acceptor用于accept一个TCP连接,accept接受成功后通知TCP连接的使用者。Acceptor主要是供TcpServer使用的,其生命期由后者控制。一个Acceptor相当于持有服务端的一个socket描述符,该socket可以accept多个TCP客户连接,这个accept操作就是A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Android如何判断网络类型
开发中有时需要对设备的网络类型进行展示,用的wifi还是3g网络,开发板是连接的以太网etc。网上关于Android检测网络类型的代码很多,这里为了方便理解,对项目中用到的代码整理一遍,Android中判断网络类型需要用到ConnectivityManager类,首先我们先检查设备是否连接到网路。//检查是否连接到网络,连接上的网有没有信号,这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UDT协议实现分析——UDT Socket的创建
UDTAPI的用法在分析连接的建立过程之前,先来看一下UDTAPI的用法。在UDT网络中,通常要有一个UDTServer监听在某台机器的某个UDP端口上,等待客户端的连接;有一个或多个客户端连接UDTServer;UDTServer接收到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后,创建另外一个单独的UDTSocket用于与该客户端进行通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Go语言 之TCP三次握手
所谓三次握手(ThreeWayHandshake)即建立TCP连接,就是指建立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3个包以确认连接的建立。好比两个人在打电话:Client:“喂,你听得到吗?”Server:“我听得到,你听得到我吗?”Client:“我能听到你,今天balabala…”建立连接(三次握手)的过程:1.客户端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6.多表查询
多表查询本节重点:多表连接查询符合条件连接查询子查询准备工作:准备两张表,部门表(department)、员工表(employee)createtabledepartment(idint,namevarchar(20));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Spring Boot+Socket实现与html页面的长连接,客户端给服务器端发消息,服务器给客户端轮询发送消息,附案例源码
功能介绍1.客户端给所有在线用户发送消息2.客户端给指定在线用户发送消息3.服务器给客户端发送消息(轮询方式)注意:socket只是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具体的还需根据自身情况,代码稍微改造下项目搭建项目结构图!(https://img2020.cnblogs.com/blog/1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