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望舒 刘望舒
4年前
Android Binder原理(五)系统服务的获取过程
Binder原理Android框架层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后厂技术官」<!more前言在本系列的此前文章中,以MediaPlayerService为例,讲解了系统服务是如何注册的(addService),既然有注册那肯定也要有获取,本篇文章仍旧以MediaPlayerService为例,来讲解系统服务的获取过程(getService)。文章会分为两个部分
刘望舒 刘望舒
4年前
Android解析ActivityManagerService(二)ActivityTask和Activity栈管理
Android框架层Android系统服务ActivityManagerServiceAndroid框架层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刘望舒」前言关于AMS,原计划是只写一篇文章来介绍,但是AMS功能繁多,一篇文章的篇幅远远不够。这一篇我们接着来学习与AMS相关的ActivityTask和Activity栈管理。1.ActivityStackActivi
刘望舒 刘望舒
4年前
Android深入四大组件(三)Service的绑定过程
Android框架层Android深入四大组件categories:Android框架层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刘望舒」前言我们可以通过调用Context的startService来启动Service,也可以通过Context的bindService来绑定Service,建议阅读此篇文章前请阅读这篇文章,知识点重叠的部分,本篇文章将不再赘述。<!more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Dubbo网络通讯篇概述
微信公众号:\中间件兴趣圈\作者简介:《RocketMQ技术内幕》作者从本节开始将深入学习Dubbo网络通讯的底层实现细节,在深入学习Dubbo网络模型时,首先应从整体上了解Dubbo的网络通讯模型、线程模型是怎样的?下图是Dubbo官方给出的线程模型:!(https://oscimg.oschina.net/osc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FaaS 给前端带来了什么?
!(https://oscimg.oschina.net/oscnet/11e21dc76b205d94eeaa59b5a9e975034b5.jpg)关注「前端向后」微信公众号,你将收获一系列「用心原创」的高质量技术文章,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前端、Node.js以及服务端技术一.Serverless与FaaS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Java 12 骚操作, String居然还能这样玩!
Java13都快要来了,12必须跟栈长学起!Java13即将发布,新特性必须抢先看!(https://www.oschina.net/action/GoToLink?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Gg6KKz7vhDRpzeMR8CG4DA)栈长之前在Java技术栈微信公众号分享过《J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Kubernetes中Pod间共享内存方案
!(https://oscimg.oschina.net/oscnet/01cb3d054cd34beb873fd3c07d62e28a.jpg)转载本文需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EAWorld,违者必究。摘要:一些公共服务组件在追求性能过程中,与业务耦合太紧,造成在制作基础镜像时,都会把这些基础组件都打包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DevOps产品中的企业项目群模式
!(https://oscimg.oschina.net/oscnet/239785b778cd4e40b6de968c265188e1.jpg)转载本文需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EAWorld,违者必究。引言:项目群,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上规模的公司,都有可能多个项目组成一个项目群并行进行。
Stella981 Stella981
3年前
Skywalking微服务监控分析
!(https://oscimg.oschina.net/oscnet/e9b39601178849e79d8aef56959f5c27.jpg)转载本文需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EAWorld,违者必究。引言:微服务框架落地后,分布式部署架构带来的问题就会迅速凸显出来。服务之间的相互调用过程中,如果业务出
Wesley13 Wesley13
3年前
R语言 以打开文件的方式设置数据读取路径
直接运行下代码前两行,然后在本地选择你要读取的数据文件,然后运行第三行,即可成功读取数据。csvpath<file.choose()!(https://oscimg.oschina.net/oscnet/c180866ce0f95eee8b0c0520168dd71aa69.png)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数据驱动实践(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