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程开端先说些题外话,我喜欢在学习一门新技术或读过一本书后,写一篇教程或总结,既能帮助消化,也能加深印象和发现自己未注意的细节,写的过程其实仍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个记录的话,在未来需要用到相关知识时,也方便自己查阅。
React既不是一个MVC框架,也不是一个模板引擎,而是Facebook在2013年推出的一个专注于视图层,用来构建用户界面的JavaScript库。它推崇组件式应用开发,而组件(component)是一段独立的、可重用的、用于完成某个功能的代码,包含了HTML、CSS和JavaScript三部分内容。React为了保持灵活性,只实现了核心功能,提供了少量的API,一些DOM方法都被剥离到了react-dom.js中。这么做虽然轻巧,但有时候要完成特定的业务场景,还是需要与其他库结合,例如Redux、Flux等。React不仅让函数式编程愈加流行,还引入了JSX语法(能把HTML嵌入进JavaScript中)和Virtual DOM技术,大大提升了更新页面时的性能。在React中,每个组件的呈现和行为都由特定的数据所决定,而数据的流动都是单向的,即单向数据流。在编写React时,推荐使用ES6语法,官方的文档也使用了ES6语法,因此,在学习React之前,建议对ES6有所了解,避免不必要的困惑。
下面是一段较为完整的React代码,本文大部分的示例代码来源于此,阅读下面的代码可以对React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import React, { Component } from 'react';
import ReactDOM from 'react-dom';
import PropTypes from 'prop-types';
class Search extends Component {
//static defaultProps = {
// url: "http://jane.com"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txt: "请输入关键字"
};
}
componentWillMount() {
console.log("component will mount");
}
componentDidMount() {
console.log("component did mount");
this.refs.txt.addEventListener("blur", (e) => {
this.getValue(e);
});
console.log(this.refs)
}
handle(keyword, e) {
console.log(keyword);
console.log(this);
console.log(this.select.value);
}
getValue(e) {
console.log(e.target.value);
}
refresh(e) {
this.setState({
type: e.target.value
});
}
render() {
console.log("render");
let {type} = this.state;
console.log(type);
return (
<div>
{this.props.children}
<select value={type} onChange={this.refresh.bind(this)}>
<option value="1">标题</option>
<option value="2">内容</option>
</select>
<select defaultValue={2} ref={(select) => this.select = select}>
<option value="1">标题</option>
<option value="2">内容</option>
</select>
<input placeholder={this.state.txt} ref="txt" defaultValue="教程" style={{marginLeft:10, textAlign:"center"}}/>
<button className="btn" data-url={this.props.url} onClick={this.handle.bind(this, "REACT")}>{"<搜索>"}</button>
</div>
);
}
}
Search.defaultProps = {
url: "http://jane.com"
};
ReactDOM.render(
<Search url="http://www.pwstrick.com">
<h1>React扫盲教程</h1>
</Search>,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ainer")
);
一、JSX语法
JSX是对JavaScript语法的一种扩展,它看起来像HTML,同样拥有清晰的DOM树状结构和元素属性,如下代码所示。但与HTML不同的是,为了避免自动插入分号时出现问题,在最外层得用圆括号包裹,并且必须用一个元素包裹(例如下面的
(<div>
<input placeholder={this.state.txt} />
<button className="btn">{"<搜索>"}</button>
</div>)
1)元素
JSX中的元素分为两种:DOM元素和组件元素(也叫React元素),DOM元素就是HTML文档映射的节点,首字母要小写;而组件元素的首字母要大写。无论是DOM元素还是组件元素,最终都会通过React.createElement()方法转换成JSON对象,如下所示,JSON对象是简化过的。
//React.createElement()方法
React.createElement("div", null, [
React.createElement("input", { placeholder: `${this.state.txt}` }, null),
React.createElement("button", { className: "btn" }, "<搜索>")
]);
//简化过的JSON对象
{
type: "div",
props: {
children: [
{
type: "input",
props: {
placeholder: `${this.state.txt}`
}
},
{
type: "button",
props: {
className: "btn",
children: "<搜索>"
}
}
]
}
}
由于JSX中的元素能够被编译成对象,因此还可以把它们应用到条件、循环等语句中,或者作为一个值应用到变量和参数上。
2)属性
JSX中的属性要用驼峰的方式表示,例如maxlength要改成maxLength、readonly要改成readOnly。还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属性:class和for,由于这两个是JavaScript中的关键字,因此要改名,前者改成className,后者改成htmlFor。
JSX中的属性值不仅可以是字符串,还可以是表达式。如果是表达式,那么就要用花括号(“{}”)包裹。而在JSX中,任何位置都可以使用表达式。
有一点要注意,为了防止XSS的攻击,React会把所有要显示到DOM中的字符串进行转义,例如“<搜索>”转义成“<搜索>”。
3)Virtual DOM
众所周知,DOM操作会引起重绘和重排,而这是非常消耗性能的。React能把元素转换成对象,也就是说可以用对象来表示DOM树,而这个存在于内存中的对象正是Virtual DOM。Virtual DOM相当于一个缓存,当数据更新后,React会重新计算Virtual DOM,再与上一次的Virtual DOM通过diff算法做比对(如下图所示),最后只在页面中更新修改过的DOM。由于大部分的操作都在内存中进行,因此性能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组件
组件的构建方式有3种:React.createClass()、ES6的类和函数。当用ES6的类来构建时,所有的组件都继承自抽象基础类React.Component,该抽象类声明了state、props、defaultProps和displayName等属性,定义了render()、setState()和forceUpdate()等方法。注意,在组件的构造函数constructor()中要调用super()函数,用于初始化this和执行抽象类的构造函数。
import React, { Component } from 'react';
class Search extends Component {
constructor (props) {
super(props);
}
render() {
return ();
}
}
组件中的render()方法是必须的,它会返回一个元素、数字或字符串等各种值。render()是一个纯函数,即输出(返回值)只依赖输入(参数),并且执行过程中没有副作用(不改变外部状态)。
组件之间可以相互嵌套,而它们的数据流是自顶向下流动的(如下图所示),即父组件将数据传给子组件。此处传递的数据就是组件的配置参数,由props属性控制,而组件的内部状态保存在state属性中。
1)props
如果一个组件要做到可复用,那么它应该是可配置的。为此,React提供了props属性,它的使用如下所示。
class Search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
<div>
<button className="btn" data-url={this.props.url}>{"<搜索>"}</button>
</div>
);
}
}
<Search url="http://www.pwstrick.com" />
先给Search组件定义一个名为url的属性,然后在组件内部,可以通过引用props属性来获取url的值。有一点要注意,props是只读属性,因此在组件内部无法修改它。
React为组件提供了默认的配置,可以调用它的静态属性defaultProps。总共有两种写法实现默认配置,如下代码所示,其中写法一用到了ES6中的static关键字。
//写法一
class Search extends Component {
static defaultProps = {
url: "http://jane.com"
};
}
//写法二
Search.defaultProps = {
url: "http://jane.com"
};
<Search />
此时,即使组件不定义url属性,在组件内部还是会有值。
props还有一个特殊的属性:children,它的值是组件内的子元素,如下代码所示,children属性的值为“
React扫盲教程
”。class Search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
<div>
{this.props.children}
</div>
);
}
}
<Search>
<h1>React扫盲教程</h1>
</Search>
2)state
组件的呈现会随着内部状态和外部配置而改变,通常会在组件的构造函数中初始化需要的内部状态,如下代码所示,为文本框添加默认提示。
class Search extends Component {
constructor (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txt: "请输入关键字"
};
}
}
React还提供了setState()方法,用于更新组件的状态。注意,不要通过直接为state赋值的方式来更新状态,因为setState()方法在更新状态后,还会调用render()方法,重新渲染组件。此外,React为了提升性能,会把多次setState()调用合并成一次,像下面这样写打印出的txt属性的值仍然是前一次的值,因此状态更新是异步的。
this.setState({
txt: "React"
});
console.log(this.state.txt); //"请输入关键字"
3)生命周期
组件的生命周期(life cycle)可简单的分为4个阶段:初始化(Initialization)、挂载(Mounting)、更新(Updation)和卸载(Unmounting),具体如下图所示。每个阶段都会对应几个方法,其中包含will的方法会在某个方法之前被调用,而包含did的方法会在某个方法之后被调用。
1、在初始化阶段,会设置props、state等属性。
2、在挂载阶段,两个挂载方法将以组件的render()为分界点。
3、更新阶段发生在传递props或执行setState()的时候。
4、当一个组件被移除时,就会调用componentWillUnmount()方法。
当组件在页面中输出时,在控制台将依次输出“will mount”、“render”和“did mount”。
class Search extends Component {
componentWillMount() {
console.log("will mount");
}
componentDidMount() {
console.log("did mount");
}
render() {
console.log("render");
}
}
三、React和DOM
1)ReactDOM
如果要把组件添加到真实的DOM中,那么就需要使用ReactDOM中的render()方法,如下代码所示,其实在前面已经调用过几次这个方法了。
ReactDOM.render(
<Search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ainer")
);
此方法可接收三个参数,第一个是要渲染(即添加)的元素,第二个是容器元素(即添加的位置),第三个是可选的回调函数,会在渲染或更新之后执行。
ReactDOM还提供了另外两个方法:unmountComponentAtNode()和findDOMNode(),具体可参考官方文档。
2)事件
React实现了一种合成事件(SyntheticEvent),合成事件只有冒泡传播,并且它的注册方式、事件对象和事件处理程序中的this对象都与原生事件不同。
1、合成事件会通过设置元素的属性来注册事件,但与原生事件不同的是,属性的命名要用驼峰的写法而不是全部小写,并且属性值可以是任意类型而不再仅是字符串,如下代码所示。React已经封装好了一系列的事件类型(原生事件类型的一个子集),并且已经处理好它们的兼容性,提供的事件类型可以参考官网。
class Search extends Component {
handle(e) {
console.log("click");
}
render() {
return (
<div>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搜索</button>
</div>
);
}
}
2、合成事件中的事件对象(event object)是一个基于W3C标准的SyntheticEvent对象的实例,它不但与原生的事件对象拥有相同的属性和方法(例如cancelable、preventDefault()、stopPropagation()等),还完美解决了兼容性问题。
3、React的事件处理程序中的this对象默认是undefined,因为注册的事件都是以普通函数的方式调用的。如果要让this指向当前组件,那么可以用bind()方法或ES6的箭头函数。
class Search extends Component {
//bind()方法
handle1(e) {
console.log(this);
}
//箭头函数
handle2 = (e) => {
console.log(this);
};
render() {
return (
<div>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1.bind(this)}>搜索</button>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2}>搜索</button>
</div>
);
}
}
4、在向事件处理程序传递参数时,要把事件对象放在最后,如下代码所示。
class Search extends Component {
handle(keyword, e) {
console.log(keyword);
console.log(this);
}
render() {
return (
<div>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1.bind(this, "REACT")}>搜索</button>
</div>
);
}
}
5、如果要为组件中某个元素注册原生事件,那么可以利用元素的ref属性和组件的refs对象实现。例如实现一个文本框在失去焦点时,打印输出它的值,如下代码所示。注意,原生事件的注册要在componentDidMount()方法内执行。
class Search extends Component {
componentDidMount() {
this.refs.txt.addEventListener("blur", (e) => {
this.getValue(e);
});
}
getValue(e) {
console.log(e.target.value);
}
render() {
return (
<div>
<input placeholder={this.state.txt} ref="txt" />
</div>
);
}
}
在上面的代码中,ref属性的值被设为了“txt”,此时,在refs对象中就会出现一个名为“txt”的属性,关于这个它们的具体用法可以参考官网。
3)表单
HTML中的表单元素(例如、
受控组件(controlled component)的状态由React组件控制,它的每个状态的改变都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事件处理程序,并且在程序内部会调用setState()方法更新状态。React推荐使用受控组件,下面是一个受控组件,注意,选择框(
class Search extends Component {
refresh(e) {
this.setState({
type: e.target.value
});
}
render() {
let {type} = this.state;
return (
<div>
<select value={type} onChange={this.refresh.bind(this)}>
<option value="1">标题</option>
<option value="2">内容</option>
</select>
</div>
);
}
}
非受控组件(uncontrolled component)的状态不受React组件控制,也不用为每个状态编写对应的事件处理程序,但可以通过元素的ref属性获取它的值,非受控组件的写法更像是传统的DOM操作。在使用非受控组件时,如果要为其设置默认值,可以使用属性defaultValue或defaultChecked,具体如下所示。
class Search extends Component {
handle(e) {
console.log(this.select.value);
}
render() {
return (
<div>
<select defaultValue={2} ref={(select) => this.select = select}>
<option value="1">标题</option>
<option value="2">内容</option>
</select>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bind(this)}>搜索</button>
</div>
);
}
}
4)样式
在React问世的初期,由于它推崇组件模式,因此会要求HTML、CSS和JavaScript混合在一起,这与过去的关注点分离正好相反。React已将HTML用JSX封装,而对CSS的封装,则抛出了CSS in JS的解决方案,即用JavaScript写CSS。
在React中的元素都包含className和style属性,前者可设置CSS类,后者可定义内联样式。style的属性值是一个对象,其属性就是CSS属性,但属性名要用驼峰的方式命名,例如margin-left改成marginLeft,具体如下所示。
class Search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
<div>
<input style={{marginLeft:10, textAlign:"center"}}/>
</div>
);
}
}
注意,属性名不会自动补全浏览器前缀,并且React会自动给需要单位的数字加上px。在MDN上给出了CSS属性用JavaScript命名的对应关系,可在此处参考。
由于React处理CSS的功能并不强大,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与CSS in JS相关第三方类库,例如classnames、polished.js等,有外国网友还专门搜集了40多种相关的类库。
虽然这种方式能让组件更方便的模块化,但同时也彻底抛弃了CSS,既不能使用CSS的特性(例如选择器、媒体查询等),也无法再用CSS预处理器(例如SASS、LESS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又有人提出了CSS Modules。
如果要在React中制作动画,官方推荐使用React Transition Group和React Motion。不过,你也可以使用普通的动画库(例如animejs),只要在DOM渲染好以后调用即可。
四、React进阶
1)跨级通信
React数据流动是单向的,组件之间通信最常见的方式是父组件通过props向子组件传递信息,但这种方式只能逐级传递,如果要跨级通信(即父组件与孙子组件通信),那么可以利用状态提升实现,但这样的话,代码会显得很不优雅并且很臃肿。好在React包含一个Context特性,可以满足刚刚的需求,不过官方不建议大量使用该特性,因为它不但会增加组件之间的耦合性,还会让应用变得混乱不堪,下图演示了两种数据传递的过程。在理解Context特性后,能更合理的使用状态管理容器Redux。
当一个组件设置了Context后,它的子组件就能直接访问Context中的内容,Context相当于一个全局变量,但作用域仅限于它的子组件中。总共有两种Context的实现方式,都基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式。首先来看第一种,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import PropTypes from 'prop-types';
class Grandpa extends Component {
getChildContext() {
return { name: "strick" };
}
render() {
return (<Son />);
}
}
Grandpa.childContextTypes = {
name: PropTypes.string
};
class Son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Grandson />);
}
}
class Grandson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let { name } = this.context;
return (<div>爷爷叫{name}</div>);
}
}
Grandson.contextTypes = {
name: PropTypes.string
};
在上面的代码中,创建了三个组件,Grandpa是最上层的父组件(生产者),Son是中间的子组件,Grandson是最下层的孙子组件(消费者)。首先在Grandpa中,声明了一个静态属性childContextTypes和一个getChildContext()方法,这两个是必须的,否则无法实现数据传递。其中childContextTypes是一个对象,它的属性名就是要传递的变量名,而属性值则通过PropTypes指明了该变量的数据类型,getChildContext()方法返回的对象就是要传递的一组变量和它们的值。然后在Son中渲染Grandson组件。最后为Grandson声明一个静态属性contextTypes,同样是个对象,并且属性名和属性值与childContextTypes中的相同。
第二种方式是在React 16.3的版本中引入的,比起第一种方式,写法更加简洁,并且Context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以组件的方式实现,如下所示。
let NameContext = React.createContext({ name });
class Grandpa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
<NameContext.Provider value={{name: "strick"}}>
<Son />
</NameContext.Provider>
);
}
}
class Son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Grandson />);
}
}
class Grandson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
<NameContext.Consumer>
{(context) => (
<div>爷爷叫{context.name}</div>
)}
</NameContext.Consumer>
);
}
}
上面的代码依然创建了三个组件,名字也和第一种方式中的相同。除了中间组件Son之外,另外两个组件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首先,通过React.createContext()方法创建一个Context对象,此对象包含两个组件:Provider和Consumer,前者是生产者,后者是消费者。然后在Grandpa的render()方法中设置Provider组件的value属性,此属性相当于getChildContext()方法。最后在Grandson组件中调用Context对象,注意,Consumer组件的子节点只能是一个函数。
2)高阶组件
高阶组件(higher-order component,简称HOC)不是一个真的组件,而是一个函数,它的参数中包含组件,其返回值是一个功能增强的新组件。高阶组件是一个没有副作用的纯函数,它遵循了装饰者模式的设计思想,不会修改传递进来的原组件,而是对其进行包装和拓展,不仅增强了组件的复用性和灵活性,还保持了组件的易用性。下面演示了高阶组件是如何控制props和state的。
class Button extends 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
<div>
<button>{ this.props.txt }</button>
</div>
);
}
}
//高阶组件
function HOC(Mine) {
class Wrapped extends Component {
constructor() {
super();
this.state = {
txt: "提交"
};
}
render() {
return <Mine {...this.state} />;
}
}
return Wrapped;
}
let Wrapped = HOC(Button);
高阶组件HOC()的函数体中创建了一个名为Wrapped的组件,在它的构造函数中初始化了state状态。然后在其render()方法中使用了{...this.state},这是JSX的一种语法,在state对象前添加扩展运算符,可把它解构成组件的一组属性。最后在Button组件中调用传递进来的属性。
高阶组件还有迁移重复代码、劫持render()方法和引用refs等功能。
五、后记
就先整理这些了,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后面还会陆续加入漏掉的知识点。
最后,我想说下,其实自己也是一个React初学者,通过这样的梳理后,对React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容易的吸收新的知识点。
源码下载:
https://github.com/pwstrick/react-demo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