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已经是,不可阻挡技术趋势。
回望过去,低代码确实席卷了各个行业。
通过低代码平台,只需要通过拖拽的方式,或者是编辑几行基础的代码,就能快速的开发出各类应用系统。
最关键的是低代码改变了传统开发对专业技能的要求,现在只要掌握一些基础的代码知识,甚至不需要任何基础,就可以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
根据 IDC 预测:“2024 年将有 65% 的应用软件通过低代码开发。” Gartner 也曾经发表过类似的预测,结论大致相同。
调查报告显示:“在国内市场,86%的受访者表示,企业对于开发人员的需求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另外,78%的受访企业表示,会依靠非技术人员来缓解IT部门的压力。”
“国内低代码市场呈现了高速发展,85% 的 IT 决策者表示正积极拥抱低代码技术,认为低代码是他们不容错过的趋势。”
“通过低代码开发,企业能够以 8-10 倍的速度开发完成应用,且成本倍数减少。”
低代码VS传统软件开发
许多程序员可能还没有搞清楚,低代码的优势之处在哪里?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企业的追捧。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低代码 VS 传统软件开发模式对比图:
低代码,将传统软件开发的 6 个环节,缩短到了 3 个环节。即通过把“需求设计”、“架构设计”、“编码”,聚合为“模块搭建”。简单来说,低代码的开发模式,就是在需求梳理清楚后,用“拖拉拽”的方式把功能实现出来。
以一个 10 人天的软件开发需求为例。
也就是说,使用低代码开发模式,同样的需求,节省开发周期70%,减少技术人员 40%。
这只是一个粗略的估算。总之,低代码能够用更短的时间、更低的成本,实现软件产品的交付。
如果你是CIO,你会不会选择使用低代码?答案是肯定的。不难看出来,在低代码时代,有两类人才是最吃香的:一是,懂技术的产品人员;二是,懂业务的技术人员。
低代码平台能做什么?
一般来说,企业不会用低代码从零来开发整套核心业务系统,比如 ERP、BOS 系统,因为如果你需要一套 ERP,直接购买成熟的解决方案就可以了。
就目前而言,低代码不适合用来从0到1构建厚重的企业核心数字化系统,低代码更适合基于核心数字化系统之上,构建创新类应用、敏捷运营类应用。
有个更形象的说法,低代码更适合做企业数字化建设当中 “ 最后一公里 ” 的事情。因为,这种用法能够极大提升技术研发和系统交付的整体效率。
随着低代码平台的日益成熟,模板越来越丰富、生态越来越完善,未来低代码的适用范围也会得到扩展。
使用低代码,就不需要程序员了吗?
当然不是。首先,低代码平台是程序员开发的。另外,使用低代码进行软件开发的,也还是程序员!
因为,低代码虽然是“低”,也还是有代码的,除非是无代码平台,在适合的业务场景之下,确实不需要程序员了,可以由业务人员直接搭建应用,但那毕竟是特定场景,无法解决复杂场景。
低代码虽然不会干掉程序员,但是对程序员、产品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简单来说就是:闷头做开发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技术人员必须到一线中去,跟业务人员在一起,跟最终用户待在一起,打造更便捷易用的软件产品给业务赋能,用新的科技手段帮助业务转型、业务创新,使企业具备敏捷反应的能力。
低代码时代,程序员应该如何应对?
从低代码的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程序开发工作,将会通过低代码来完成。危机给了我们足够的警示,需要我们冷静面对、仔细思考,总结了 3项应对策略:
1、警惕重复性编码工作。低代码已经能够完成复杂业务流程类开发工作,能够基于表单驱动、模型驱动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工作。最先被替代的就是那些技术含量低的重复性编码工作。
2、在低代码不擅长的领域深耕。低代码因为受限于模板、生态、可扩展性,因此对于界面效果要求特别高、复杂的算法和数据挖掘、高性能和复杂系统架构、要求较高的底层开发等方面工作还不能胜任。所以,这类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就目前来讲是相对安全的,建议程序员们在这些领域进行深耕,提升职场核心竞争力。
3、永远不要停止学习。技术在不断演进,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飞速低代码是一款低代码开发平台,平台形成一套具备全技术栈、能够自组织、自我进化与演进的系统,通过链路层、结构层、框架层将所有功能有序连接、构成体系。
平台拥有八大功能模块,支持微服务、容器化,实现低耦合+高内聚开发,前后端分离,前端支持angular、vue、小程序等主流框架,后端支持Spring cloud等框架,支持私有化部署。拖拽式UI、业务流程、逻辑和数据模型可创建全栈、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前端页面组件、中台模块、大数据组件封装模块丰富,降低开发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