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公众号“码农架构”
专注于高可用、高性能、高并发类技术分享!
在 MySQL 中有两个 kill 命令:一个是 kill query + 线程 id,表示终止这个线程中正在执行的语句;一个是 kill connection + 线程 id,这里 connection 可缺省,表示断开这个线程的连接,当然如果这个线程有语句正在执行,也是要先停止正在执行的语句的。
不知道你在使用 MySQL 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现象:使用了 kill 命令,却没能断开这个连接。再执行 show processlist 命令,看到这条语句的 Command 列显示的是 Killed。
你一定会奇怪,显示为 Killed 是什么意思,不是应该直接在 show processlist 的结果里看不到这个线程了吗?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kill query/connection 命令是有效的。比如,执行一个查询的过程中,发现执行时间太久,要放弃继续查询,这时我们就可以用 kill query 命令,终止这条查询语句。
还有一种情况是,语句处于锁等待的时候,直接使用 kill 命令也是有效的。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个例子:
可以看到,session C 执行 kill query 以后,session B 几乎同时就提示了语句被中断。这,就是我们预期的结果。
收到 kill 以后,线程做什么?
但是,这里你要停下来想一下:session B 是直接终止掉线程,什么都不管就直接退出吗?显然,这是不行的。
了解MySQL全局锁和表锁知道当对一个表做增删改查操作时,会在表上加 MDL 读锁。所以,session B 虽然处于 blocked 状态,但还是拿着一个 MDL 读锁的。如果线程被 kill 的时候,就直接终止,那之后这个 MDL 读锁就没机会被释放了
这样看来,kill 并不是马上停止的意思,而是告诉执行线程说,这条语句已经不需要继续执行了,可以开始“执行停止的逻辑了”。
其实,这跟 Linux 的 kill 命令类似,kill -N pid 并不是让进程直接停止,而是给进程发一个信号,然后进程处理这个信号,进入终止逻辑。只是对于 MySQL 的 kill 命令来说,不需要传信号量参数,就只有“停止”这个命令
实现上,当用户执行 kill query thread_id_B 时,MySQL 里处理 kill 命令的线程做了两件事:
把 session B 的运行状态改成 THD::KILL_QUERY(将变量 killed 赋值为 THD::KILL_QUERY);
给 session B 的执行线程发一个信号。
为什么要发信号呢?
因为像图 1 的我们例子里面,session B 处于锁等待状态,如果只是把 session B 的线程状态设置 THD::KILL_QUERY,线程 B 并不知道这个状态变化,还是会继续等待。发一个信号的目的,就是让 session B 退出等待,来处理这个 THD::KILL_QUERY 状态。
上面的分析中,隐含了这么三层意思:
一个语句执行过程中有多处“埋点”,在这些“埋点”的地方判断线程状态,如果发现线程状态是 THD::KILL_QUERY,才开始进入语句终止逻辑;
如果处于等待状态,必须是一个可以被唤醒的等待,否则根本不会执行到“埋点”处;
语句从开始进入终止逻辑,到终止逻辑完全完成,是有一个过程的。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 kill 不掉的例子
首先,执行 set global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2,将 InnoDB 的并发线程上限数设置为 2;然后,执行下面的序列:
可以看到:
sesssion C 执行的时候被堵住了;
但是 session D 执行的 kill query C 命令却没什么效果,
直到 session E 执行了 kill connection 命令,才断开了 session C 的连接,提示“Lost connection to MySQL server during query”,
但是这时候,如果在 session E 中执行 show processlist,你就能看到下面这个图。
这时候,id=12 这个线程的 Commnad 列显示的是 Killed。也就是说,客户端虽然断开了连接,但实际上服务端上这条语句还在执行过程中。
为什么在执行 kill query 命令时,这条语句不像第一个例子的 update 语句一样退出呢?
在实现上,等行锁时,使用的是 pthread_cond_timedwait 函数,这个等待状态可以被唤醒。但是,在这个例子里,12 号线程的等待逻辑是这样的:每 10 毫秒判断一下是否可以进入 InnoDB 执行,如果不行,就调用 nanosleep 函数进入 sleep 状态。
也就是说,虽然 12 号线程的状态已经被设置成了 KILL_QUERY,但是在这个等待进入 InnoDB 的循环过程中,并没有去判断线程的状态,因此根本不会进入终止逻辑阶段。
而当 session E 执行 kill connection 命令时,是这么做的,
把 12 号线程状态设置为 KILL_CONNECTION;
关掉 12 号线程的网络连接。因为有这个操作,所以你会看到,这时候 session C 收到了断开连接的提示。
那为什么执行 show processlist 的时候,会看到 Command 列显示为 killed 呢?其实,这就是因为在执行 show processlist 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的逻辑:
如果一个线程的状态是KILL_CONNECTION,就把Command列显示成Killed。
所以其实,即使是客户端退出了,这个线程的状态仍然是在等待中。那这个线程什么时候会退出呢?
答案是,只有等到满足进入 InnoDB 的条件后,session C 的查询语句继续执行,然后才有可能判断到线程状态已经变成了 KILL_QUERY 或者 KILL_CONNECTION,再进入终止逻辑阶段。
总结
MySQL 中,有些语句和连接“kill 不掉”的情况。
这些“kill 不掉”的情况,其实是因为发送 kill 命令的客户端,并没有强行停止目标线程的执行,而只是设置了个状态,并唤醒对应的线程。而被 kill 的线程,需要执行到判断状态的“埋点”,才会开始进入终止逻辑阶段。并且,终止逻辑本身也是需要耗费时间的。
所以,如果你发现一个线程处于 Killed 状态,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影响系统环境,让这个 Killed 状态尽快结束。
比如,如果是第一个例子里 InnoDB 并发度的问题,你就可以临时调大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的值,或者停掉别的线程,让出位子给这个线程执行。
而如果是回滚逻辑由于受到 IO 资源限制执行得比较慢,就通过减少系统压力让它加速。做完这些操作后,其实你已经没有办法再对它做什么了,只能等待流程自己完成。
往期推荐
[
除了Bean名称和类名,还有哪些Bean元信息值得关注?
[
「推荐」阿里开源的分布式事务框架 Seata
[
定义Bean:什么是BeanDefinition?
[
宕机后,Redis如何实现快速恢复?
[
MySQL性能优化(六):其他优化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码农架构(iByteCoding)。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