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对于 ssh 来说,是很梦幻的一年。对我而言,过去的一年是非常难忘的。
这一年达成了很多的成就,在社区、工作、技术上都获得了之前难以想象的成长。
社区
掘金
一切的起源都是掘金,其实在掘金我 19 年就开始写文章,不喜欢写忽悠小白的文章,写的一些深入源码系列却一直很少人看。这个受众问题我是知道的,也一直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很多人以为我在掘金是突然爆火。其实不是,我记得我写第 27 篇原创的时候,都一直是个默默无闻小作者,当时也没有想火啊啥的,就想着写就完事儿了呗。反正准备复习后跳槽,用输出倒逼自己去输入。
当时的梦想也很简单,冲到 lv4 能拿个首页推荐权,不用每次都去找优弧手动推荐,毕竟首席运营,忙不过来。
看着各种低质量面经文大火,我决定用魔法对抗魔法,总结一份高级前端进阶路线,督促自己去学习,同时也分享给在迷茫中的前端们。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那篇文章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火起来了。很多同学其实有满腔学习的热情,只是需要一个方向。
这篇路线我后来优化后放在 Github 的 frontend-roadmap[1] 仓库里了,有需要自取哈。
打下一定的知名度基础以后,后面写的文章也就渐渐有人关注了。我相信金子总会发光的,但也需要你自己去找那个发光的机会。
公众号
做了前端从进阶到入院的公众号,到目前为止也达成万粉小目标。很多人说公众号的红利时期已经过去了,值得欣慰的是持续输出原创技术文章和高质量分享还是可以得到认可的。
公众号相比技术社区的一个好处在于,这个主体是属于你自己的,更适合做你的个人 IP,可以随意和读者扯淡(比如这篇)而不用怕输出噪音去打扰社区。心态会轻松很多,后面我也会一直把公众号作为技术分享和碎碎念的地儿。
对了,掘金、知乎等平台的一个痛点就是不能对文章进行分类,所幸的是公众号的菜单和标签都可以做这个功能,公众号的时间轴推送信息流的机制,决定了大部分时间读者只能碎片化的进行学习。
而分类和标签功能就是让读者也可以选择系统性学习回顾。
非全职做公众号的话,原创频率是真的很难保证,毕竟工作上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忙。
好在我一直保持每天的文章阅读学习,所以我也会在不定期原创的同时,日常把自己认为真正有学习价值的文章分享到公众号上。
工作
字节跳动
工作上最大的成就,就是我进了「字节跳动」这家公司,它在我心里一直是年轻、活泼、极客范儿的一家 Dream Company,在得知三元同学通过校招进入抖音架构组工作的时候,我压根没有幻想过几个月后的某一天,我也可以收到字节跳动的 offer。
为了这次面试,我很认真的准备了两三个月,我在 Github 上开了个 daily-plan[2] 的仓库,记录自己每天学习的路线,参考记忆衰退曲线定期回顾复习。
这种每天复习学习的生活对一些人来说可能会有点枯燥,我觉得学习最好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如果你那天的那个时刻真的很不想学习,那么你可以去水水群减轻点压力,或者去打几局 LOL 放松下,我就是这么做的😎。
入职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同事「聪明、热情」,而且对技术有极大热情。我陆续混入了 「TypeScript」、「三天精通 React」、「Node.js」等各个公司内部飞书群。看着大佬们讨论最前沿的技术,这种感觉真的是太棒了。
举几个例子:
Tailwind CSS
: 是一个高度可定制的基础层 CSS 框架,在国外已经逐渐流行,国内很少听到有人讨论,但是架构组的大佬已经集成进脚手架,我们平常开发已经可以顺滑的体验的写原子 CSS 的快乐。esbuild
: 用 Go 语言写的高性能 JavaScript bundler,速度甚至能达到 webpack 的百倍,也是在外部比较少听人讨论,但是公司的前端同学们很多都尝试在自己的业务线接入,踩各种坑总结文章,提高公司内部的开发效率。TypeScript 类型体操
:TS 群里大家很多都是让人眼花缭乱的「类型体操」问题,光看聊天记录都能学会很多骚操作呢。
其他的包括 WebAssembly
, Rust
, Go
甚至一些小众的语言、框架也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钻研,每周都有技术分享,前端相关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前沿实用的高水平技术分享,我是深深的感受到大佬们带给我的压力了,痛并快乐着😁。
入职就发的 MacBook 16 寸。
让人长胖的伙食。
重拾起足球这个一直以来的兴趣,也交到了很多新朋友。
总得来说,快来找我内推呀,加入这样的一家公司真的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年后有想法的同学可以先私聊我加入我组建的招聘社群,大家可以在里面一起聊聊面试、聊聊人生,现在群里的氛围真的很好。
学习
终身学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来扰乱你的思绪,让你分心。
工作第一年的时候,我可以什么都不想的从白天学到深夜,钻研 Vue 的时候我可以连续几个小时调试几十行的源码只为了个搞明白 diff 算法。
但我也隐约知道,光凭借一腔热血不会太长久。人的热情是会消散的,总归会有倦怠的时候。
比如我刚加入字节的时候,其实是感觉人生阶段的一个小目标达成了,突然会有点松懈的感觉。工作前一两个月的时候回家就瘫在床上刷 B 站,周末就 LOL、逛街、到处瞎浪。
那个时候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不是已经失去技术热情了,其实很慌张,前端这个行业的压力很大,不进则退,我会慢慢被淘汰吗?
不过好在在工作慢慢平稳后,热情也会渐渐恢复。目前我又充满了学习热情,比如我们组是做字节跳动的性能监控平台,那么围绕 Web 性能其实还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去探索,Lighthouse 源码,各种性能指标库的源码,业界的性能监控库的调研学习,甚至深入到浏览器内核也是未尝不可的。
从我自己来说,能保持学习热情的点大概有这几个:
兴趣使然,我从 Java 后端主动转到全职的前端就是因为兴趣。Web 虽然更新太频繁,但是里面真的有很多东西可以探索。敲下的代码转换成炫丽的网页,也让人立刻感受到正向回馈。
同辈压力,在字节,周围有太多优秀的同龄人,看着他们的热情和探索精神,让你真的难以堕落,环境很重要。
带来收益,持续学习会有各方面的回报,包括事业👔、经济💰和心理💖上的成就感,老天爷会奖励努力的人。
另外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在 AMA 中问了工业聚大佬,他给出的回答我也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我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对技术深入探索的热情的?会有疲惫的时候吗,这时候会如何去放松?
工业聚大佬的回答:
技术热情,不是凭空产生,或者靠意志力坚持不懈地保持下去。技术热情,其实也是一种结果,而不只是原因。
技术热情,是我们能从「学习-实践-反馈-再学习-再实践-再反馈」的递进链条中,不断获得正反馈的副产品。
技术热情的减弱,技术倦怠的情绪是如何发生的?当我们不再从技术学习和探索中,获得等量的客观回报,或者不再获得主观快乐时,上述反馈链路开始萎缩,直觀感受就是熱情的衰減。
我們需要主動做心理建設,比如降低预期减少焦虑,比如更换学习资料、调整方向,比如允许自己暂时离开技术,释放对技术的紧张情绪等等。
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到,热情的涨落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的心理现象。不必对自己的技术倦怠,做过度解读,觉得它可能预示着自己技术走到头了。这种判断,可能草率了。
生活不只是技术,对技术热情不再,就去做其他更有兴趣的事情。等待技术热情的下一波高涨周期。但不必远离技术圈子和资讯,跟技术起码保持一些联系。始终有新的技术信息在输入,可能某一天,技术兴趣又被启动了。
其实他的回答和我之前的技术热情波动的经历也非常吻合,我觉得可能会适合对此有疑惑的同学。
旅游
趁着国庆节去了一趟云南,其实我不是一个很喜欢旅游的人,不过依然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风吹草低见牛羊
石卡雪山-海拔4500米
香格里拉的羊肉煲
总的来说
梦幻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前端社区方面做成了一些微小的事情。
顺利的离开杭州来到上海,进入了自己喜欢的公司。
但也有做的不好的方面:
变胖了,字节伙食太好了。
心理上还是不够成熟。
希望 2021 年能更好吧,也希望一直陪伴着我的大家平安喜乐。
红包送给小伙伴们,一点心意。
参考资料
[1]
frontend-roadmap: https://github.com/sl1673495/frontend-roadmap
[2]
daily-plan: https://github.com/sl1673495/daily-plan/issues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前端从进阶到入院(code_with_love)。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