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系统和文件
1、文件系统是OS用于明确磁盘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磁盘上组织文件的方法;
- 文件系统模块:os
2、计算机文件(称文件、电脑档案、档案),是存储在某种长期储存设备或临时存储设备中的一段数据流,并且归属于计算机文件系统管理之下;
3、概括来讲:
- 文件是计算机中由OS管理的具有名字的存储区域;
- 在Linux系统上,文件被看做是字节序列
python打开文件
1、python内置函数 open() 用于打开文件和创建文件对象
- open('/var/log/message.log','r')
2、open方法可以接收三个参数:文件名、模式和缓冲区参数
- open函数返回的是一个文件对象
- mode:指定文件的打开模式
- bufsize:定义输出缓存
- 0:表示无输出缓存
- 1:表示使用缓冲
- 负数:表示使用系统默认设置
- 正数:表示使用近似指定大小缓冲
文件方法
创建对象后返回的是一个内存地址,通常需要一个变量名来引用这个内存地址
文件的打开模式:
1、简单模式
- r:只读
- open('/var/log/message.log','r') //以只读模式打开文件
- w:写入 //从文件指针出开始覆盖
- a:附加 //从文件尾部
2、在模式后使用 “+” 表示同时支持输入、输出操作
- 如r+、w+和a+ //比如w+表示读写模式的写操作,本来是写操作,也可以读
3、在模式后附加 “b” 表示以二进制方式打开
- 如rb、wb+
文件对象:文本都是字节序列
var_name = open (file_name[mode,[bufsize]])
mode:
r、w、a、r+、w+、a+
b表示以二进制模式打开文件
rb、wb、ab、rb+、wb+、ab+
缓存:
0:禁用,表示不使用缓存
负数:表示使用系统默认的缓存
1:表示使用缓存,只缓冲一行数据
2+:指定缓冲空间大小,整数表示使用大小的缓冲区
如何移动指针
file.seek(offset[whence])
whence:起点(从什么地方开始偏移)
- 0:从文件头,默认
- 1:从当前位置
- 2:从文件尾
offset:偏移量
read表示读多少个字节的,readline表示读行的
flush 刷写缓冲区 close关闭文件
练习:输入1到10之间所有正整数平方的结果写到一个文件
readlines
迭代的方式是不会移动指针的,比如next,只是一次返回一个行对象
但是 readline 却可以移动指针
truncate 做文件截取
定义保留10个字节 如果想要截取文件,只保留当前光标所在位置以前的值,把指针以后的值全部删除
**closed ** 是属性,不是方法,显示文件是否关闭
name 表示列表中保存的文件名
encoding 保存文件的编码格式,如果无显示则是默认编码
mode 获取当前文件打开的模式
newlines 行结束字串
softspace 软空间,其中1表示在输出一段数据后要加上一个空格符,0表示不加
上面writeline写入文件中没有空格
f1.softspace = 1 //可以赋值
python文件对象访问指的是文件
这种文件是非目录以外的其他部分,而目录不可以,目录是文件系统的组成部分,不是文件内容的组成部分
如果要使用目录还要使用文件系统,跟文件系统打交道,文件系统模块:os
目录:
chdir(): 切换工作目录
chroot(): 设定当前进程的根目录
listdir(): 列出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名
mkdir(): 创建指定目录
makedirs(): 创建多级目录 os.makedirs('x/y/z')
getcwd(): 获取工作目录
rmdir(): 删除目录
removedirs():删除多级目录
编程文件系统交互接口API
文件:
mkfifo(): 创建管道
mknod(): 创建设备文件 mknod(filename [, mode=0600, device])
remove(): 删除文件
unlink(): 删除链接文件
rename(): 重命名
stat(): 返回文件的状态信息
symlink(): 创建符号链接 symlink(src, dst)
utime():更新时间戳
tmpfile():创建并打开(w+b)一个新的临时文件
walk():创建目录树
访问权限相关的
access():检验某个用户或用户组的权限模式
chmod():修改权限
chown():修改属主和属组
umask():设置默认权限模式
access
chmod
chown
文件描述符:
open():底层操作系统的open(),相当于库中的open()函数
read():较底层IO的读操作
write():较底层IO的写操作
设备文件:
makedev():创建设备文件
major():获取主设备号
minor():获取次设备号
import os.path:路径管理
basename():路径基名
dirname():路径目录名
join():整合文件名
split():分割,返回dirname(),basename()元组
splitext():返回(filename,extension)元组,把文件名和扩展名切割开
join
split
信息:
getatime():返回指定文件最近一次的访问时间
getctime():
getmtime():
getsize():返回文件的大小
- 查询
exists():判断指定文件是否存在
isabs():判断指定的路径是否为绝对路径
isdir():是否为目录
isfile():是否存在为文件
islink():是否为符号链接
ismount():是否为挂载点
samefile():两个路径是否指向了同一个文件
练习:
判断文件是否存在,存在则打开;让用户通过键盘反复输入多行数据;追加保存至此文件中
使用一种机制,把对象做流式化, 流式化的结果要求是:如果后期再把流式化结果载入回来的时候还是原来的样子;
因此想要保存原有数据的结构,就必须使用流式化工具(扁平化工具)转换成数据流保存在文件中,还可以再读回来,这种功能就叫对象的持久储存;
要实现对象的持久储存,要使用专门的模块来实现。
对象持久存储(模块)
1、把对象储存到文件中的模块
- pickle
- marshal
2、数据管理系统
- DBM接口:把数据存到数据库中 (python没有自带能够把数据存到MySQL中的API)
DBM接口仅仅能将数据写道DBM数据库中去,但没有办法实现流式化
3、既能实现流式化又能往数据库中存
- shaelve模块
基于 pickle 模块直接将 python 原生对象存到文件中(这里是将字典存到文件中去)
help(pickle.dump)
dump(obj, file, protocol=None)
使用load模块将将流式化结果还原回来,仍然用字典模式显示
为什么很多内存对象需要流式化?
因为对象有自己内置的结构,比如上面的花括号( { ) 或者 ( : )等,这些是无法当成一个字符串存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