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的中文化问题简介
--------------------------------------------------------------------------------
兄弟连教育 分享
Linux 的中文化问题简介
、 I18N 与 locale:
要将 Linux 中文化,朝着标准走才是长远之计。各位如果有见过近代商业版的 UNIX 就会晓得,它们「中文化」之彻底,令人惊叹,诸如中文选单、中文讯息 .... 您能想像得到,或说只能在 Win95/98/NT OS/2 .... 等上头才见得到的 中文环境,它们都有。然而,它们的中文并不是像目前 Linux 上常见到的那样,由一堆程式七拼八凑出来的,它们全部都是遵循一个标准: I18N 。
I18N 是 InternationalizatioN (国际化) 的缩写,第一个字 I 与最後一个字 N 之间有 18 的字母,故名。 I18N 并不是只有表面上将 X Window 「国际化」而已,它是基在最底层的 libc 上。 libc 必须要有 locale 的支援,才能向 I18N 起步。
什麽是 locale? 简单说就是一组「地区语言」的资讯。它包括了 (详见 man setlocale):
LC_CTYPE: 字元定义
LC_MESSAGES: 讯息显示
LC_TIME: 时间显示格式
LC_NUMERIC: 数字显示格式
LC_MONETARY: 货币显示格式
LC_COLLATE: 字母顺序与字串比较
其中,与一般使用者最有关的,是 LC_CTYPE 与 LC_MESSAGES 。 LC_CTYPE 直接关到某些字元或内码在目前的 locale 下是否可印? 要如何转换? 对应到那一个字? .... 等等。 LC_MESSAGES 则关到软体的讯息输出是什麽样的语文。真正完整的 locale 支援,是当我们在 shell prompt 下,直接设好环境变数,则我们马上就能切换到那个语文了。例如:
bash: export LC_CTYPE=zh_TW.Big5
有了 locale 的「协定」,使得任何地区的语文,只要在加入适当的 locale data 之後, libc 就能正确地处理它了,而我们的「中文」当然也不例外。由於前人与 CLE group 的努力,目前我们已有自己的 locale data 了。有安装 CLE 的朋友可以到 /usr/share/locale 下看看, zh_TW.Big5 就是我们的 locale data, 虽然还不够完整,但已能 work。
目前 Linux 对於 locale 的支援如何? 可以大概地说,西方语系差不多没问题了,但东方语系还有不少问题。如果您的 Linux 系统是用 libc5 (例如 Slackware) 的话,那差不多可以说支援得相当差,几乎只能靠「七拼八凑」的方法来有限度地使用中文。如果是用 libc6 (glibc2) 的话,那就有相当的 locale 支援了。
然而,目前大部分使用 glibc2 的系统都是 glibc-2.0.7, 这一版对东方语系的支援还不够好,特别是 LC_CTYPE ,它无法辨认、转换我们的 Big5 码,必须要等到 glibc-2.1 以後,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使用 glibc-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