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Thanos与Cortex都是建构在Prometheus项目之上,提供可扩展的监控服务,两项目同时被CNCF接受成为孵化器项目。
正文
2018年从云端原生运算基金会(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CNCF)毕业的开源监控项目Prometheus,其生态系正在蓬勃发展中,CNCF宣布,建立在Prometheus之上的Cortex以及Thanos项目,现在都进入到孵化器中。目前在CNCF孵化器中的项目,达到了21个。
Cortex以及Thanos的目标,都是要提供可扩展的Prometheus部署,两方各有其支持者,Cortex成员包括了Prometheus创建者Julius Volz以及维护者Tom Wilkie,而Thanos项目其中一位维护者,则是Prometheus项目知名成员Frederic Branczyk。
Cortex在今年4月的时候,发布了1.0版本,该项目最初由Weaveworks启动开发,并在2018年进入CNCF沙盒中,是以Prometheus为基础的开源时间序列资料库与监控系统,具有水平扩展,还有接近无限的资料留存能力。除了Weaveworks的努力,之后EA与Grafana Labs等多个早期采用者,也都为项目贡献了不少。
Cortex被建构为可扩展,且易于使用的解决方案,可用于Prometheus监控和长期存储,Cortex多租户的特性,可以在单个集群将不同Prometheus来源隔离,使不受信的各方共享同一个集群。而且Cortex还支援热门的云端储存服务,诸如Amazon DynamoDB、Google Bigtable、Cassandra、S3、GCS和微软Azure等储存。
目前Cortex主要维护者来自Grafana Labs、微软、Splunk和Weaveworks。EA、Gojek和Rewe Digital等企业组织已经将Cortex用于生产阶段,并且进行超大规模部署。
而另外一个阵营Thanos,诉求以简单且高成本效益的方式,缩放以Prometheus为基础的系统,目的是要实现全球规模的监控。Thanos由Improbable创建,目前维护者来自AdForm、Grafana Labs、红帽和Utility Warehouse,已经被阿里云、红帽与Monzo等企业用于生产环境。
Thanos维护者Frederic Branczyk提到,Thanos是一种易于安装的解决方案,可以将用户的Prometheus执行个体,过渡到具有长期储存功能的监控系统。大多数的Thanos都部署在Kubernetes上,可用来监控跨多集群与多云的微服务或是基础设施。
渠道激活专题文章推荐:
01
进入2020年,新冠状病毒疫情突发,云计算市场渠道招募和拓展工作也受到了一些影响,甚至在业界,已经很少人再谈及渠道一词了。但,绝不会永远这样。
02
从开源云计算厂商此前进行的渠道拓展来看:首先,整个渠道拓展体系从不是随意建立,而是需要根据不同区域市场情况,以及渠道伙伴拥有的不同技术能力来进行内容宣导。其次,渠道内容的设计和组织也不是自由的,要根据行业客户实际场景需求来做相应输出。
03
开源云计算厂商通常会构建大量的产品线和复杂的解决方案体系,这就需要借助渠道伙伴的力量面向最终用户输出,以此保障最佳客户体验和售后支持。因此,渠道伙伴在开源云计算市场拓展方面的能力强弱,关系到厂商整体的市场战略实施效果。
04
在近几年,很多开源云计算厂商携手渠道伙伴共同应对云化时代的变化与挑战,加速行业云计算转型。实际上,这一调整意味着开源云计算厂商将更加重视与伙伴的生态合作,并鼓励合作伙伴发挥各自优势,协同为客户传递价值。但开源村也发现,也还有很多开源云计算厂商没有成功建立起自己的渠道体系。
05
云化时代到来之际,行业客户业务场景会根据云化转型的节奏进行调整。开源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在此时的作用是帮助渠道伙伴学会借助平台之力,满足行业客户的真实需求。这是相比友商而言,更具竞争优势之处。优质的平台,会助力渠道伙伴获得更多行业用户的信任。
06
对于开源云计算厂商而言,如果希望在抢滩新基建上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具备高超的售前技能、售后体验,并拥有创新的技术服务能力与解决方案构建能力是实有必要的。巧了,这些都与渠道构建息息相关。
07
私有云凉了么?当然没有!连当事人都出来辟谣了!私有云需不需要渠道?当然需要!没有渠道,开源云厂商怎么为私有云产品、营销和销售提供售前支持?没有渠道,开源云厂商怎么能够既少花钱,又能实现高效、便捷、快速的售后服务?
08
开源云计算市场竞争激烈、用户需求多变,对于怎样带货,怎样推动市场增长,也成为让很多厂商头疼的事。开源村觉得,开源云计算渠道虽不比网红,但此时应当勇于站出,全面激发和表现出自身的“带货”实力。
09
有报道称,一名开发者用两年的业余时间开发并维护了一个开源项目因为微软的剽窃而被迫中止。有网友评论说,这也是很多大公司的通用策略,比如组织技术人员与之交流,然后套取有用信息,然后发展自己的产品,这在中国叫做“偷艺”。事实上,设想一下,如果这个项目能够早日产品化,并且建构好了一套成熟的市场分发渠道,或许形势就会完全不同。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 开源村OSV(osvosvosv)。
如有侵权,请联系 support@oschina.cn 删除。
本文参与“OSC源创计划”,欢迎正在阅读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