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Java 中,并不是所有的类型信息都能在编译阶段明确,有一些类型信息需要在运行时才能确定,这种机制被称为 RTTI,英文全称为 Run-Time Type Identification
,即运行时类型识别,有没有一点“知行合一”的味道?运行时类型识别主要由Class类实现。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当中,有一些知识是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能够习得;但有一些知识不是的,需要在实践的时候才能得到真知——这或许就是王阳明提倡的“知行合一”。
01、 Class类
在Java中,我们常用“class”(首字母为小写的c)关键字来定义一个类,说这个类是对某一类对象的抽象。你比如说王二是一个网络知名作者,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定义作者类:
![](https://static.oschina.net/uploads/img/202011/18100149_NS6s.png)
现在,我们想知道Writer这个类本身的一些信息(比如说类名),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Class”(首字母为大写的C)类,该类包含了与类有关的信息。请看以下代码:
当我们创建了作者对象wanger后,就可以通过wanger.getClass()
获取wanger的Class对象,通过c1.getName()
可获得wanger对象的类名。
想象一下,经过五年的刻意练习,王二从一名写作爱好者晋升为一名作家了。我们用代码来假装一下:
在上例中,即使我们将Writer的对象引用wanger向上转型为Author,wanger的Class对象类型依然是Writer(通过输出结果可以判定)。这也就是说,Java能够在运行时自动识别类型的信息,它不会因为wanger的引用类型是Author而丢失wanger真正的类型信息(Writer)。Java是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当Java创建某个类的对象,比如Writer类对象时,Java会检查内存中是否有相应的Class对象。如果内存中没有相应的Class对象,那么Java会在.class文件中寻找Writer类的定义,并加载Writer类的Class对象。
一旦Class对象加载成功,就可以用它来创建这种类型的所有对象。这也就是说,每个对象在运行时都会有对应的Class对象,这个Class对象包含了这个对象的类型信息。因此,我们能够通过Class对象知道某个对象“真正”的类型,并不会因为向上转型而丢失。
02、 获取Class对象的其他方式
在使用getClass()
方法获取一个类的Class对象时,我们必须要先获取这个类的对象,比如上面提到的wanger。如果我们之前没有获取这个类的对象,就需要用另外两种方式来获取类的Class对象:
1)当使用.class
来获取Class对象时,不会自动地初始化该Class对象,初始化被延迟到了对静态方法或者非final静态域进行首次引用时才执行。这样做不仅更简单,而且更安全,因为它在编译时就会受到检查(因此不需要置于try语句块中)。
2)Class.forName
会自动地初始化该Class对象,但需要指定类名,并且需要置于try语句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