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追踪透明性”(ATT)规定——苹果在2020年6月份的WWDC开发者大会上宣布,iOS4及后续系统启用ATT框架,当App访问与应用相关的数据以跟踪用户或设备,需要发起用户授权的请求。
应用市场研究公司 Appfigures 的数据显示, 4 月份苹果 App Store 上有 200 万款应用,7 月份时这一数字减少约 42 万至 160 万,原因就在于这些应用没有获得更新,不符合苹果的“应用追踪透明性”(ATT)规定。
近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17款移动应用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违反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信息,具体信息如下:
互联网时代,数据为王,可数据的来源却存疑,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行为,一直深受用户诟病。
“3·15”晚会曾曝光过,有一类APP常年驻扎在老年人手机里,看似在清理手机,实则背后读取手机信息。而这类App,不断在后台发送用户数据信息,对老人们进行用户画像,打上“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标签,使老年人更加容易上当受骗。
同时以APP为主的欺诈案也是防不胜防。
近段时间,“元宇宙”概念大火,“元宇宙”概念的APP蜂拥而至,新华社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当前市场上存在部分打着“元宇宙区块链游戏”等高科技幌子,实际上却是诈骗钱财的App。不法分子谎称App科技含量高、赚钱效果好,引人上钩,致使不少用户跌入陷阱、遭受损失。
那欺骗误导用户下载App如何定义?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第七条第三小条指出:通过“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下载APP,特别是具有分发功能的移动应用程序欺骗误导用户下载非用户所自愿下载APP的行为都属于欺骗误导用户。
互联网时代,谁来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消费者又要如何预防APP欺诈?
《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第五条中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者需要遵循的处理原则: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在该原则的指引下,《个人信息保护法》又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明确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在进行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时需要遵守的,与处理目的相对应的“最小影响、最小范围、最短时间”规则。
与此同时,用户要提升自己的防骗意识,下载APP前,验证APP的来源,任何在手机应用商城搜不到的APP,安装过后,都存在风险,有的可能是病毒程序、木马程序,轻则获取手机内的个人信息,重则损害财产安全;要注意认真阅读App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说明,不随意开放和同意不必要的隐私权限,不随意输入个人隐私信息,定期维护和清理相关数据,避免个人隐私信息被泄露。
将个人隐私信息权利还给用户,打造一个清朗的互联网环境,APP生态才能健康、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