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型网站能“秒回”你的用户名?揭秘毫秒级响应背后的“守门人”艺术

codigger
• 阅读 12

我们都经历过那个瞬间:在一个新平台注册时,你满怀期待地输入一个心仪的昵称,比如“ByteMonk”,点击“下一步”…… 几乎在你点击的同一瞬间,页面就弹出了那个让人抓狂的红色提示:“用户名已被占用”。 请暂停一下,思考一个问题:Google、B站、腾讯……这些平台拥有数十亿的用户。它们是如何在“一瞬间”就从几十亿条记录里,准确地翻出你刚输入的这个名字,并告诉你“不行”的? 如果你是一个初级开发者,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不简单吗?查一下数据库就好了。” 在你的“期末作业”项目里,这当然没问题。但在一个每秒钟都有数万人同时注册的系统里,这种做法无异于一场灾难。 “图书馆管理员”的崩溃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巨型图书馆(数据库)的管理员,馆藏10亿本书。现在,每秒钟都有1万个人跑来问你同一个问题:“嘿,有本叫《ByteMonk》的书吗?” 按照 SELECT 的逻辑,你每次都必须跑遍整个书库(哪怕你有索引,也得从索引开始翻起),在书架间(磁盘I/O)疯狂冲刺。几秒钟后,你就会因为过劳而崩溃。更糟糕的是,这1万个人里,有9900个问的都是图书馆里根本没有的书! 这就是大型系统面临的第一个挑战:高延迟、高性能瓶颈、以及海量的无效查询。 那么,真正的秘诀是什么? 答案是:根本不让“管理员”跑起来。 大型系统设计的真正艺术,不在于“查得有多快”,而在于“拦截得有多漂亮”。工程师们不会去压榨那个可怜的管理员,而是在图书馆门口,建造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多层防御堡垒”。 为什么大型网站能“秒回”你的用户名?揭秘毫秒级响应背后的“守门人”艺术 防御堡垒:国王与“守门人” 我们的核心目标很明确:保护那个最宝贵、最缓慢、但也最权威的“图书馆管理员”(我们称他为“国王”,也就是数据库),让他尽可能“无所事事”。 我们的策略是,在外墙上设置重重关卡,用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守门人”,解决掉99.9%的请求。只有最棘手、最关键的“军情”,才配被送到“国王”面前。 为了建造这座堡垒,工程师们动用了几件“神器”。而第一件,就是整个系统的“Aha!”时刻。 神器一:布隆过滤器 (Bloom Filter) — “绝对不存在”的终极保安 这是堡垒的“第一道外墙”,也是最高效的“守门人”。 他的职责非常奇特:他不负责认识所有“已注册”的人,他只负责光速识别所有“陌生人”。 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没有一本厚厚的“花名册”(那样太占内存),他只有一张小小的“打卡器”(一个很长的二进制位数组)。

  1. 登记 (Add) 当一个叫“张三”的用户注册成功时,系统会用3种不同的“魔法墨水”(3个哈希函数)在“打卡器”上盖章。比如,分别盖在第 5、第 58 和第 102 格。系统会把这三格涂黑。
  2. 查询 (Query) 现在,一个新的访客想注册“张三”。他来到第一道外墙,“保安”(布隆过滤器)拿出他的“打卡器”,用同样的3种“魔法墨水”去检查第 5、58 和 102 格: Case 1(秒回“可用”): 保安发现,第 58 格是空的(白色)。他甚至不用看另外两格,立刻就对访客挥手:“你,绝对没来过! 进去吧!” (即“绝对不存在”)。 请求当场结束,用户“毫秒级”收到了“用户名可用”的提示。 Case 2(需要“再查”): 保安发现,第 5、58 和 102 格全部是黑的。他会皱起眉头说:“你……‘可能’来过。 我没法100%确定,你得去下一关。” “可能”是什么意思?(误判) 这就是布隆过滤器最巧妙的地方。为什么“全黑”只是“可能”? 因为也许是“李四”(盖了 5、66、90 格)和“王五”(盖了 10、58、102 格)两个人加起来,恰好把这三个位置都涂黑了。 这种“把陌生人误认为熟人”的情况,就叫“误报”(False Positive)。 “所以呢?” (The "So What?") 你可能会说,“误报”不就不准了吗? 但在工程上,这笔账简直太划算了!
  3. 它绝无漏报: 它说“没有”的,就一定真的没有。这100%可靠。
  4. 它效率极高: 在注册场景下,90%以上的用户输入的都是尚未被占用的名字。布隆过滤器用闪电般的速度把这些“好请求”全都放行了,一次都不用去烦“国王”!
  5. 它极省内存: 它不需要存储完整的用户名。据统计,存储10亿个用户名(在1%的误报率下),它只需要大约1.2GB的内存。如果用“花名册”(哈希表)来存,你需要几十上百GB! 这个“保安”,用极小的代价,拦截了绝大多数的无效查询。那些被他放行的、“可能存在”的请求,才会进入“第二道防线”。 为什么大型网站能“秒回”你的用户名?揭秘毫秒级响应背后的“守门人”艺术 神器二:Redis 哈希表 — “熟人”的VIP休息室 定位: 堡垒的“第二道防线”,我们称之为“VIP休息室”(分布式缓存)。 这个“休息室”非常高级,它完全建在“空中”(内存中),所以进出速度极快(O(1)复杂度)。 它专门接待那些通过了“保安”盘问(布隆过滤器说“可能存在”)的访客。 休息室里只坐着两种人:
  6. 真正的“老熟人”(已注册的用户)。
  7. 最近刚来过的“访客”(热点数据)。 查询(Query): 访客进入“休息室”,经理(Redis)在电脑上扫了一眼: Case 1(命中): “啊,‘ByteMonk’先生,您在这儿呢!” OK,实锤了,这个用户名确实已被占用。请求结束,用户收到“用户名已被占用”的提示。 Case 2(未命中): 经理查了下:“休息室里没有这个人。” 这说明,这个访客要么是布隆过滤器的“误报”(比如那个倒霉的“李四王五”),要么是一个确实已注册、但太久没来以至于没被请进“VIP休息室”的老用户。 无论哪种情况,他都必须去见“国王”了。 神器三:B+ 树 (数据库索引) — “国王”的最终档案室 定位: “国王”本人(最终的数据持久层)。 只有极少数“疑难杂症”,在闯过“保安”和“VIP经理”两关后,才能“有幸”来到“国王”面前。 “国王”的“档案室”(B+ Tree 索引)虽然慢(因为它建在“地下室”,即磁盘上),但它绝对权威、100%准确、且高度有序。 查询(Query): “国王”(数据库)启动了他那套古老而高效的“目录查找法”(B+树,O(log N)复杂度),在海量的档案中进行最终确认。 Case 1(找到): “没错,‘ByteMonk’在1980年就注册了。这是他的档案。” Case 2(未找到): (那个“李四王五”的误报)“档案里查无此人。” “国王”会把这个最终的、权威的答案,层层传达出去。 一个“用户名”的完整闯关之旅 现在,我们把所有环节串起来,看两个“用户名”的冒险故事: 故事一:一个全新的名字 “MyNewName12345”
  8. [流量警察 (Load Balancer)]: “你,去3号入口(应用服务器)。”
  9. [第一关] 保安 (Bloom Filter): 拿出“打卡器”一按,“咔哒”,第66格是空的。“绝对没见过你!”
  10. [回程]: 请求当场结束。
  11. [用户]: “哇!秒回!这个名字可用!” 故事二:一个已被占用的名字 “ByteMonk”
  12. [流量警察]: “你,去4号入口。”
  13. [第一关] 保安 (Bloom Filter): “打卡器”一按,“咦,全黑的。‘可能’来过!”(放行)
  14. [第二关] VIP休息室 (Redis): 经理查了查电脑:“哎呀,‘ByteMonk’今天没来,休息室里没有他。”(缓存未命中,放行)
  15. [最终关] 国王档案室 (Database): “国王”启动B+树索引,找到了“ByteMonk”的档案。“没错,这人是我们尊贵的V10用户!”
  16. [回程]: 结果原路返回:“用户名已占用”。
  17. [更新缓存]: 在返回的路上,“VIP休息室”的经理赶紧在电脑上记了一笔:“‘ByteMonk’,已注册。”(下次再有人查他,在第二关就直接拦截了)。 为什么大型网站能“秒回”你的用户名?揭秘毫秒级响应背后的“守门人”艺术 你的“Takeaway”:从“用户名”到“系统设计哲学” 你看,一个小小的“用户名检查”,背后是大型系统设计的核心思想:
  18. 分层过滤 (Layered Defense): 永远不要让“国王”(数据库)直面海量的请求。用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关卡”去处理绝大多数流量,这是架构的黄金法则。
  19. 拥抱“概率” (Embrace Probability): 布隆过滤器的智慧,在于它放弃了“100%的精确”(允许“误报”),换来了“100%的无漏报”和“99.9%的效率”。在工程上,这笔买卖太划算了。
  20. 没有银弹 (No Silver Bullet): 高效的系统,从来不是靠一个“神器”,而是靠多种工具的巧妙“组合拳”。布隆过滤器负责“否”,Redis负责“是”,数据库负责“权威”。 所以,下次当你再次看到那个“毫秒级”的红色提示时,你已经知道了它背后的秘密:不是“国王”跑得有多快,而是门口的“守门人”有多么尽职和聪明。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布隆过滤器”这样巧妙的“工程魔法”吗?在你的工作中,你是如何解决类似“大查询量”问题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Aha!”时刻!
点赞
收藏
评论区
推荐文章
李志宽 李志宽
3年前
用了HTTPS,没想到还是被监控了
大家好,我是周杰伦。上周,微信里有个小伙伴儿给我发来了张图:我一瞅,是HTTPS啊!没用HTTP!再一瞅,是www.baidu.com啊,不是什么山寨网站!我瞬间明白了些什么,让他点击了一下浏览器地址栏中那个表示安全的小锁标志,查看了一下网站使用的HTTPS证书。果然不出我之所料,证书不是官方的,官方的证书长这样:而那个假的证书是他们公司签发的,看来,他们公
Stella981 Stella981
4年前
Git初始化配置以及配置github
1,配置用户名和邮箱(这里是我github中配置的用户名和邮箱),执行下面命令后,在C:\\Users\\yaosq盘下会出现一个全局文件.gitconfig.gitconfigglobaluser.name"这里换上你的用户名"gitconfigglobaluser.email"这里换上你的邮箱"!(https://
Wesley13 Wesley13
4年前
12306 的架构到底有多牛逼?
链接|绘你一世倾城来源|https://urlify.cn/ZBRBRv每到节假日期间,一二线城市返乡、外出游玩的人们几乎都面临着一个问题:抢火车票!12306抢票,极限并发带来的思考虽然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订到票,但是放票瞬间即无票的场景,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尤其是春节期间,大家
Stella981 Stella981
4年前
Discuz如何自主控制弹框的显示
本文实现功能:控制弹框的显示与否功能使用场景在之前的一篇文章写道,discuz实现自动注册登录。但是我们又不想让那个提示信息出来。在网上大概的搜索了一下,有的说后台可以设置,但是咔咔到后边瞅了一眼,它那个设置只是针对于固定的一些场景。那么我们自己可以来写一个适合我们项目的显示方式弹框实现剖析
Wesley13 Wesley13
4年前
A、B、C、D……P站都是什么?
如果说到二次元,你会先想到哪个,B站?B站确实是现在比较出名的二次元网站,但是跟B站类似的二次元网站也是很多的,能排成一个字母表了,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除B站外的其他站!!(https://oscimg.oschina.net/oscnet/0886adb05f064833ae1d1603f66ff02
Stella981 Stella981
4年前
ExtJS表单提交时,不用鼠标点击按钮提交,直接通过回车键提交
用ExtJs实现登陆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确定后登陆。然而人们习惯于在输入两者后按回车键进行登陆。在extjs中,Button本身是支持回车事件的,前提是:焦点在按钮上,此时回车和单击事件是一回事。form中的field事件中有specilkey事件,可以响应回车键。在输入用户名,或者密码后点击"回车",让field响应回车事件,然后通过form提
Stella981 Stella981
4年前
Django会话,用户和注册之cookie
HTTP状态和TCP不一样,HTTP是无状态的,也就是这一次请求和下一次请求之间没有任何状态保持,我们无法根据请求例如IP来识别是否在同一人的连续性请求。就像我们在访问网站的时候,输入了用户名和密码,但是如果跳转到另一个页面,又必须让我们再输入一次用户名和密码,这肯定是无法接受的。这一章就是要介绍如何保持状态的问题。首先来看下cookies:Cook
Wesley13 Wesley13
4年前
IDEA实用设置,提高开发速度。
1.代码提示设置FileSettingsKeymapMainmenuCodeCompletionBasic右键点击RemoveKey移除掉默认快捷键,再Add一个新的快捷键。当然Alt/已经被占用了,可以找到(搜索框右边那个放大镜,点一下按对应的快捷键就可以搜索,注意是右边)删掉,也可以设置别的。SmartType
陈杨 陈杨
4个月前
鸿蒙5开发宝藏案例分享---点击完成时延分析
🚀鸿蒙完成时延优化实战指南:让你的应用丝滑如飞!在移动端开发中,​​完成时延就是用户体验的生命线​​!今天带你深入鸿蒙完成时延优化,揭秘官方文档中的宝藏技巧,让你的应用告别卡顿,流畅起飞!一、为什么完成时延如此重要?想象一下:当你点击一个按钮,屏幕却像冻
小白学大数据 小白学大数据
1个月前
无需Selenium:巧用Python捕获携程机票Ajax请求并解析JSON数据
一、核心原理:为什么可以“无需Selenium”?当你在携程网站(flights.ctrip.com)上搜索机票时,页面并不会一次性加载所有机票数据。而是在你点击查询后,由浏览器中的JavaScript代码向服务器发送一个或多个HTTP请求。服务器接收到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