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仅作笔记,详情参考: https://my.oschina.net/uwith/blog/3110227
栈帧内部的结构: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比如我们去赋值或者计算都会操作操作数栈)、动态链接、返回链接。
jvm为对象开辟空间的两种方式:
1、指针碰撞:如果内存空间是规整的有序的连续空间、每存放进去一个对象,对应的指针会向后移动一位。如果是多线程会使用cas锁(是在硬件cpu层面进行加锁)。
2、空闲列表:也就是内存空间不是连续的,会有一个列表指示那些空间是空闲的。
栈上分配:如果在方法中new出来一个对象,对象较小,且只有该方法使用,那么这个new出来的对象就会分配在栈上,而不是堆上。涉及到内存逃逸可以参看下面的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p/7418a4451974
垃圾回收机制如何判断存活?:引用计数法、可达性算法(根搜索算法)。引用计数发解决不了循环依赖,导致垃圾无法回收。
可达性算法可以作为GCRoots的对象包括:虚拟机栈、方法区中类的静态属性引用对象、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本地方法栈中的JNI
垃圾回收机制策略:
1、标记清除算法:碎片化严重。常用在老年代。
2、 标记复制算法:能够解决碎片化问题但浪费空间。常用在新生代。
3、标记整理算法:也就标记压缩算法,会将标记的对象放在一块,进行挪动,保证空间连续性,解决磁盘碎片问题,和浪费空间问题。一般也是用在老年代。
4、分代算法:是综合的,上面几种算法都有用到。
目前Java中可以作为GC ROOT的对象有:
1、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本地变量表)
2、方法区中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3、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4、本地方法栈中引用的对象(Native对象)
垃圾收集器:
serial收集器:
串行收集器是最古老,最稳定以及效率高的收集器,可能会产生较长的停顿,只使用一个线程去回收。新生代、老年代使用串行回收;新生代复制算法、老年代标记-压缩;垃圾收集的过程中会Stop The World(服务暂停)
一个单线程的收集器,在进行垃圾收集时候,必须暂停其他所有的工作线程直到它收集结束。
特点:CPU利用率最高,停顿时间即用户等待时间比较长。
适用场景:小型应用
通过JVM参数-XX:+UseSerialGC可以使用串行垃圾回收器。
ParNew收集器:
ParNew收集器其实就是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新生代并行,老年代串行;新生代复制算法、老年代标记-压缩
参数控制:-XX:+UseParNewGC ParNew收集器
-XX:ParallelGCThreads 限制线程数量
parallel 收集器:
Parallel Scavenge收集器类似ParNew收集器,Parallel收集器更关注系统的吞吐量。可以通过参数来打开自适应调节策略,虚拟机会根据当前系统的运行情况收集性能监控信息,动态调整这些参数以提供最合适的停顿时间或最大的吞吐量;也可以通过参数控制GC的时间不大于多少毫秒或者比例;新生代复制算法、老年代标记-压缩
采用多线程来通过扫描并压缩堆
特点:停顿时间短,回收效率高,对吞吐量要求高。
适用场景:大型应用,科学计算,大规模数据采集等。
通过JVM参数 XX:+USeParNewGC 打开并发标记扫描垃圾回收器。
cms收集器:
CMS(Concurrent Mark Sweep)收集器是一种以获取最短回收停顿时间为目标的收集器。目前很大一部分的Java应用都集中在互联网站或B/S系统的服务端上,这类应用尤其重视服务的响应速度,希望系统停顿时间最短,以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
从名字(包含“Mark Sweep”)上就可以看出CMS收集器是基于“标记-清除”算法实现的,它的运作过程相对于前面几种收集器来说要更复杂一些,整个过程分为4个步骤,包括:
初始标记(CMS initial mark)
并发标记(CMS concurrent mark)
重新标记(CMS remark)
并发清除(CMS concurrent sweep)
其中初始标记、重新标记这两个步骤仍然需要“Stop The World”。初始标记仅仅只是标记一下GC Roots能直接关联到的对象,速度很快,并发标记阶段就是进行GC Roots Tracing的过程,而重新标记阶段则是为了修正并发标记期间,因用户程序继续运作而导致标记产生变动的那一部分对象的标记记录,这个阶段的停顿时间一般会比初始标记阶段稍长一些,但远比并发标记的时间短。
由于整个过程中耗时最长的并发标记和并发清除过程中,收集器线程都可以与用户线程一起工作,所以总体上来说,CMS收集器的内存回收过程是与用户线程一起并发地执行。老年代收集器(新生代使用ParNew)
优点:并发收集、低停顿
缺点:产生大量空间碎片、并发阶段会降低吞吐量
采用“标记-清除”算法实现,使用多线程的算法去扫描堆,对发现未使用的对象进行回收。
(1)初始标记
(2)并发标记
(3)并发预处理
(4)重新标记
(5)并发清除
(6)并发重置
特点:响应时间优先,减少垃圾收集停顿时间
适应场景:大型服务器等。
通过JVM参数 -XX:+UseConcMarkSweepGC设置
g1收集器:
在G1中,堆被划分成 许多个连续的区域(region)。采用G1算法进行回收,吸收了CMS收集器特点。
特点:支持很大的堆,高吞吐量
--支持多CPU和垃圾回收线程
--在主线程暂停的情况下,使用并行收集
--在主线程运行的情况下,使用并发收集
实时目标:可配置在N毫秒内最多只占用M毫秒的时间进行垃圾回收
通过JVM参数 -XX:+UseG1GC 使用G1垃圾回收器
注意: 并发是指一个处理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并行是指多个处理器或者是多核的处理器同时处理多个不同的任务。
并发是逻辑上的同时发生(simultaneous),而并行是物理上的同时发生。
来个比喻:并发是一个人同时吃三个馒头,而并行是三个人同时吃三个馒头。
jvm常见参数配置:
-XX:+PrintGC 每次触发GC的时候打印相关日志
-XX:+UseSerialGC 串行回收
-XX:+PrintGCDetails 更详细的GC日志
-Xms 堆初始值
-Xmx 堆最大可用值
-Xmn 新生代堆最大可用值
-XX:SurvivorRatio 用来设置新生代中eden空间和from/to空间的比例.
-XX:NewRatio 配置新生代与老年代占比 1:2
含以-XX:SurvivorRatio=eden/from=den/to
总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直接将初始的堆大小与最大堆大小相等,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程序运行时垃圾回收次数,从而提高效率。
-XX:SurvivorRatio 用来设置新生代中eden空间和from/to空间的比例.
内存溢出与内存泄漏区别
Java内存泄漏就是没有及时清理内存垃圾,导致系统无法再给你提供内存资源(内存资源耗尽);
而Java内存溢出就是你要求分配的内存超出了系统能给你的,系统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产生溢出。
内存溢出,这个好理解,说明存储空间不够大。就像倒水倒多了,从杯子上面溢出了来了一样。
内存泄漏,原理是,使用过的内存空间没有被及时释放,长时间占用内存,最终导致内存空间不足,而出现内存溢出。
内存逃逸分析